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鑒略的意思、鑒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鑒略的解釋

亦作“鑒略”。識見才略。《晉書·殷仲堪傳》:“而用計倚伏煩密,少於鑒略,以至於敗。”《北史·李靈李孝伯等傳論》:“ 孝伯 風範鑒略,蓋亦過人。” 唐 司空圖 《故鹽州防禦史王縱追述碑》:“ 開成 中,宰相 鄭公 肅允 屬鎮臨,尤稱鑒略,仰賢有素,授任不疑。”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鑒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所區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詞義

“鑒略”指識見才略,即個人的見識、判斷力與謀略能力。該詞由“鑒”(觀察、審辨)和“略”(謀略、策略)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洞察事物本質來制定策略的能力。

二、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晉書·殷仲堪傳》
    提到殷仲堪因“少於鑒略”而失敗,說明缺乏深遠的見識和謀略可能導緻決策失誤。
  2. 《北史·李孝伯傳論》
    評價李孝伯“風範鑒略,蓋亦過人”,強調其卓越的才略和風範。

三、作為書名的《鑒略》

明代李廷機所著《五字鑒》(又稱《鑒略》)是一部蒙學讀物,以五言詩形式簡述中國曆史,曾被用作古代兒童啟蒙教材。

四、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鑒略”較少單獨使用,更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用以形容人的綜合判斷與戰略能力。例如:“他憑借過人的鑒略,在複雜局勢中做出明智決策。”


“鑒略”既可指代識見才略的個人能力,也可特指明代曆史啟蒙讀物《五字鑒》。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其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鑒略

鑒略(jiàn lüè)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漢字詞彙,其意思為觀察判斷。字詞的拆分部首為金(jīn)和顯(xiǎn),筆畫數為15畫。

鑒略這一詞彙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兵法書籍《鑒略舟車離合賦》。該書是司馬光所著,主要講述了兵法的組織原則和戰争指揮策略,并通過解析曆史戰争案例,以供讀者鑒戒思考。

在繁體漢字中,鑒略的寫法依然保留,沒有發生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鑒略的寫法為“鑑略”。字形上,鑒的金部分使用了更多的結構,而略的顯部分稍微簡化。

以下是使用鑒略這一詞彙的例句:

1. 通過曆史的鑒略,我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

2. 他在觀察形勢時犀利的鑒略讓人佩服。

3. 作為一名領導者,她的鑒略能力非常出色。

一些由鑒略組成的詞彙包括:

1. 鑒察(jiàn chá):觀察判斷,審查。

2. 鑒定(jiàn dìng):觀察判斷,評價鑒别。

3. 鑒賞(jiàn shǎng):觀察判斷,品評。

與鑒略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識破(shí pò):洞察、看穿。

2. 見微知著(jiàn wēi zhī zhù):觀察細節就能洞察全局。

3. 察覺(chá jué):觀察、察看。

與鑒略意思相反的詞彙有:

1. 迷失(mí shī):不明白、迷惑。

2. 誤判(wù pàn):判斷錯誤、估計失誤。

3. 糊塗(hú tu):不明白、迷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