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atigued and weak]∶疲乏無力;不振作
兩腿疲軟
(2) [sluggish]∶一種經濟狀态,表現在價格趨于低落,成交的數額減少
市場疲軟
(3) [weak]∶軟弱無能
天下和尚也無數,不曾像我這個老和尚疲軟。——《西遊記》
亦作“ 疲輭 ”。 1.疲乏無力。 宋 梅堯臣 《希深惠書言遊嵩》詩:“ 歐陽 稱壯齡,疲軟屢颠踣。” 清 洪昇 《長生殿·刺逆》:“又因愛戀 段夫人 ,酒色過度,不但弄得孤家身子疲軟,連雙目都不見了。” 清 恽敬 《與趙石農》:“ 敬 久官南中,腰腳疲軟。”
(2).拖沓無能。《晉書·劉頌傳》:“今世士人決不悉良能也,又決不悉疲軟也。” 宋 曾鞏 《将軍制》:“今閲士之藝,朕皆親臨,拔其異能,而汰其疲軟。” 明 李贽 《答焦漪園書》:“真英雄子,畫作疲輭漢矣;真風流名世者,畫作俗士。”
(3).指商品銷售不旺或貨币彙率呈下降趨勢。如:市場疲軟。
“疲軟”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使用場景不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理解:
指身體疲乏無力、精神不振作的狀态。例如:
指市場行情低迷,價格下跌或交易量減少。例如:
補充說明
疲軟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形容身體或物體失去活力,力不從心的狀态。它由部首疒和軟組成,總共有10個筆畫。
疲字的部首是疒(疔字底下的部首),共有4個筆畫;軟字的部首是⺮(竹字底下的部首),共有6個筆畫。
疲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解釋為疲勞、疾病的意思。在繁體中,疲字的寫法與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疲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的疲字形狀更加複雜,包括了額外的筆畫和部首。然而,隨着漢字的簡化和發展,疲字逐漸演變為現代的簡化形式。
1. 他工作了一個通宵,結果第二天早上感到非常疲軟。
2. 這個市場競争激烈,導緻銷售額疲軟。
疲軟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組,例如:
- 疲軟無力
- 疲軟狀态
- 疲軟表現
一些近義詞可以用來替換疲軟,例如:
- 疲倦
- 疲憊
- 疲勞
與疲軟相反的詞語是精力充沛、有活力、有力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