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泥洹的意思、泥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泥洹的解釋

即涅槃。 晉 無名氏 《正誣論》:“善入泥洹,不始不終,永存綿綿。”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天竺 諸國,自是以南,皆為中國……泥洹以來,聖衆所行,威儀法則相承不絶。”參見“ 涅槃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泥洹(ní huán)是漢語中的一個佛教術語,為梵語“निर्वाण”(Nirvāṇa) 的音譯舊稱,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的譯法是“涅槃”。其核心含義指佛教修行所達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即脫離生死輪回、熄滅一切煩惱痛苦後獲得的徹底解脫與寂靜狀态。

以下從漢語詞典及佛學典籍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1. 音讀與詞義

    “泥洹”讀音為ní huán(“洹”在此不讀yuán)。《漢語大詞典》明确其義為:“即涅槃。意為滅度、寂滅、圓寂。” 指通過修行熄滅貪、嗔、癡等根本煩惱,超越生死輪回,達到永恒寂靜、安樂無憂的終極境界。

  2. 來源與背景

    該詞源自梵文Nirvāṇa 的早期音譯。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的佛經翻譯家(如鸠摩羅什)常用此譯法。其本質是佛教核心教義“四聖谛”(苦、集、滅、道)中“滅谛”的終極體現,即煩惱的徹底止息。

  3. 具體内涵

    根據佛學辭典釋義,“泥洹”包含兩層核心含義:

    • 滅除煩惱:熄滅生死輪回的根本原因——無明與渴愛。
    • 證得寂靜:超越生滅變化,進入無苦、無我、清淨永恒的解脫狀态。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強調其“不生不滅”、“解脫自在”的特性。

  4. 詞義演變與現代用法

    “泥洹”是“涅槃”的古舊譯名,現代漢語中除特定引用古籍或學術讨論外,已普遍使用“涅槃”一詞。但二者所指的佛教概念完全相同,均代表佛教徒修行的終極目标。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 “泥洹”詞條釋義。
  2. 《佛學常見詞彙》(丁福保編) - 對涅槃/泥洹的教理闡釋。
  3.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詳述涅槃概念及其音譯演變。
  4. 《漢語佛學名詞辭典》(中華書局) - 對比“泥洹”與“涅槃”的語義源流。

網絡擴展解釋

“泥洹”是佛教術語,為梵語“涅槃”(Nirvāṇa)的古譯,主要含義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宗教與文化内涵

  1. 解脫與永恒
    在佛教經典中,“泥洹”象征修行者通過斷除煩惱、證悟真理後達到的圓滿境界,即脫離輪回之苦,進入“大光明藏”的永恒寂靜。

  2. 象征意義
    部分文獻将其比喻為“涅槃城”,如《楞嚴精要》提到“泥洹”是修行者最終抵達的“城堡”,代表究竟圓滿的歸宿。

三、文獻用例

四、注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哲學中的涅槃思想,可參考《大般涅槃經》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哀勸闇晦保墒舶賈播遷猜專操兌冊頁查覈長宿池魚嗤摘春秋戰國刺史州詞意達爾馬提亞海岸頂踵盡捐鬥雞台鍛脩俸滿汾陰脽擀面杖過家鍋塊核理闳駿華扁晦晦藿食焦飯交稅戒脫機會成本俊遊令人神往立元卵袋碌碌無奇梅花仙銘旐明中目疾瓯檥配伍敲火旗紅啟輪容頭過身桑間上圓時表雙胞胎雙星數奇不偶瑣劣騰霄歪意頑貪刓隱仙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