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刺史州的意思、刺史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刺史州的解釋

宋 代的行政區劃之一,亦為統轄該州之職官名。 清 錢大昕 《廿二史考異·宋史三·地理志一》:“ 汝州 本防禦州。案 宋 制,州有四等:曰節度州,曰防禦州,曰團練州,曰刺史州。志稱軍事者,即刺史也。《春明退朝録》雲:‘節度州為三品,刺史州為五品。’以此推之,防禦、團練州,必皆四品矣。”參見“ 刺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刺史州是中國古代行政建制中具有監察職能的特殊州級單位,其核心特征是以刺史為核心長官,形成"以官名代稱行政區"的命名體系。該制度包含三層含義:

一、監察權與行政權的統一體 刺史州萌芽于漢武帝時期,刺史最初作為中央派出的監察官,《中國曆史官制辭典》指出其"掌奉诏察州",後逐步演變為統轄數郡的地方軍政長官。至隋唐時期,刺史州正式成為地方行政實體,《唐代地方行政制度研究》記載其管轄範圍約3-10縣,形成"州-縣"二級管理體系。

二、動态發展的職官體系 刺史州的品階隨朝代更疊而變化,據《中國行政區劃通史》考證:漢代刺史秩六百石,唐代定為從三品至正四品下,宋代保留從五品待遇。這種品級浮動反映了中央對地方控制力的強弱變化。

三、特殊建制标識 刺史州區别于節度使州、都督州的核心特征在于《職官志》強調的"民政主導性",其建制規模通常小于軍事型州郡,轄區人口多在五萬戶以下。宋代文獻記載的"上中下州"三級劃分标準,正是基于刺史州的經濟體量制定的。

該制度對現代行政監察體系仍具參考價值,明代方志學家王圻在《續文獻通考》中評價其"察吏安民之制,實開後世垂直管理之先河",體現了古代中國"行政監察一體化"的制度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刺史州”是宋代的一種行政區劃及對應的職官名稱,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刺史州是宋代地方行政體系中的一種州級單位,既指行政區劃,也指管理該州的職官。其品級低于節度州、防禦州和團練州,屬于宋代州級行政區劃的第四等。

二、等級與職能

  1. 州級劃分
    宋代将州分為四等:

    • 節度州(最高,三品)
    • 防禦州
    • 團練州
    • 刺史州(五品,最低)
      刺史州的長官稱為“知州”或“刺史”,負責地方行政、司法及軍事事務。
  2. 曆史依據
    清代學者錢大昕在《廿二史考異》中記載,刺史州的設置與職能在《宋史·地理志》等文獻中有明确體現。

三、補充說明

刺史州的命名體現了宋代“以職官名代指行政區劃”的特點,其實際職能與品級隨時代和地區略有差異。如需更詳細史料,可參考《春明退朝錄》等宋代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艾青叆霼報警崩克陳橋兵變鏦殺大珰代漏龍的款地雷陣弟靡東園梓器獨固對向恩命翻雪複舊腹腔告代彀當滑辣花露怙惡監伴兼副蛟患家膳機不旋踵接二連三潔流進場精怪林坰蠻俚沒幹淨門觀民産鳴鳳茉莉耐看鳥膏偶蹄目遷綿挈攜欺君罔上期中考試散屦散滞社家申牒身退功成折楊柳稅入樹林子四鄘瑣務素纰偷梁換柱喂餓洗垢匿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