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愚妄貪婪。《呂氏春秋·慎大》:“ 桀 為無道,暴戾頑貪。” 高誘 注:“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求無厭足為食。”《孟子·萬章下》“頑夫廉” 漢 趙岐 注:“後世聞其風者,頑貪之夫更思廉絜。”
“頑貪”是一個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古籍及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愚妄貪婪,指既頑固愚昧又貪得無厭的狀态。該詞常用于形容人性中的雙重缺陷,強調不遵循道德準則且欲望無度。
《呂氏春秋·慎大》
記載夏桀暴政時提到:“桀為無道,暴戾頑貪。” 東漢學者高誘注解稱:“心不則德義之經為頑,求無厭足為貪。” 即“頑”指不遵從道德規範,“貪”指永不滿足的索取。
《孟子·萬章下》
漢代趙岐在注釋“頑夫廉”時提到:“後世聞其風者,頑貪之夫更思廉絜。” 說明該詞可用于描述被教化後轉變的人性。
頑(wán):
本義為“愚蠢無知”,引申為固執、難以教化,如“頑梗”“頑疾”。
貪(tān):
原指貪財,後泛指對欲望的無節制追求,如“貪得無厭”“貪圖”。
多用于批判性描述,常見于曆史文獻或評價人物品性,如:“暴君兼具頑貪之性,終緻亡國。” 現代使用較少,多保留在學術或文學語境中。
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漢典或查字典的詳細釋義。
頑貪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頑和貪。
頑字的部首是頁,筆畫數為9。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
顚(繁體字)
而貪字的部首是貝,筆畫數為7。它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
貪(繁體字)
頑貪這個詞來源于古漢語,意為頑固而貪婪。
以下是使用頑貪的例句:
他的頑貪使他陷入了困境。
他的頑貪迫使他做出了不道德的選擇。
組詞:頑固、貪婪、貪心、頑石、固執。
近義詞:頑固、貪婪、貪心。
反義詞:謙虛、節制、克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