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夷中的意思、聶夷中的詳細解釋
聶夷中的解釋
(837-~)唐代詩人。字坦之,河東(今山西永濟西)人,一說河南(今河南洛陽)人。鹹通年間進士。任華陰縣尉。其詩多諷谕時世、關心民生之作。有《傷田家》等名篇。
詞語分解
- 聶的解釋 聶 (聶) è 附耳小語。 姓。 筆畫數:; 部首: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聶夷中(約837年—約884年),字坦之,晚唐著名詩人。其名字及背景釋義如下:
一、姓氏溯源
「聶」(niè)
- 字源:會意字,從三「耳」,本義為附耳私語。《說文解字》釋:「聶,附耳私小語也。」後用作姓氏,相傳源于春秋時衛國大夫封地「聶」(今河南清豐)。
- 姓氏地位:位列《百家姓》第307位,屬中華傳統姓氏。
「夷中」(表字)
- 「夷」:
- 本義為平坦、平和。《爾雅·釋地》:「大平曰夷。」
- 引申為公正、中和,喻品德中正。
- 「中」:
- 核心義為居中、不偏不倚。《說文》:「中,内也。」儒家以「中庸」為至高德行。
- 名字寓意:表字「坦之」與「夷中」呼應,寄寓坦蕩平和、持中守正的人格理想。
二、文學地位與作品特色
聶夷中以現實主義詩風著稱,作品聚焦民生疾苦:
- 代表作《詠田家》:
「二月賣新絲,五月粜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揭露賦稅壓迫下農民的慘狀,語言質樸如白話,被贊為「詩史」之作(《全唐詩》卷636)。
- 藝術成就:
- 繼承漢樂府傳統,擅用白描手法,《唐才子傳》評其詩「古樂府尤得體,警醒動人」。
- 與皮日休、杜荀鶴并稱晚唐現實主義三大家。
三、曆史評價
- 《全唐詩》收錄其詩37首,稱其「奮身草澤,備嘗辛楚」,詩作多「傷俗憫時」之思。
- 清代沈德潛《唐詩别裁》贊:「夷中詩以淺語寫深哀,田家諸作,真樸凄婉,源出陶(淵明)、王(維)而别成悲怆一格。」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聶」「夷」「中」字條釋義
- 《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卷636
- 《唐才子傳校箋》(傅璇琮主編)卷9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聶」「中」部
- 《唐詩别裁集》(沈德潛選評)卷4
網絡擴展解釋
“聶夷中”存在兩種解釋,需結合語境區分:
一、作為成語的解釋(較罕見)
指表面平凡但内涵深刻的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低調卻具有非凡才能的人或隱藏深意的事物。
- 來源:該成語由姓氏“聶”和“夷中”組合而成,字面無實際意義,僅借姓氏形成比喻。
- 示例:可形容隱士、看似普通卻蘊含哲理的藝術作品等。
二、作為唐代詩人的介紹(主流含義)
聶夷中(約837年-?),字坦之,河東(今山西永濟)或河南(今洛陽)人:
- 生平:鹹通十二年(871年)進士,曾任華陰縣尉,為官清廉(赴任時僅帶琴書)。
- 詩歌風格:語言質樸,關注民生疾苦,代表作《傷田家》(又名《詠田家》)揭露賦稅剝削,如“二月賣新絲,五月粜新谷”等句。
- 曆史評價:其詩被贊“辭淺意哀”,與皮日休、杜荀鶴等同屬晚唐現實主義詩人流派。
說明
- 若在古籍或文學讨論中提及“聶夷中”,通常指向詩人;現代語境下若作成語使用,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
- 更多作品可參考《全唐詩》或《聶夷中詩注》。
别人正在浏覽...
報雠備員辯利不得勁不為不旋跬不足為怪慘急長溜常年累月禅理禅衆齒迹翠髻錯絕大芒落黨護大學士德配東老返轍風擋蓋弓咯咯挂帥骨鹿舞寒霧合聞換錢煎憹譏論抗暴栗烈觱發林珍嚨讻盧獦忙迫滿舌生花冒慘狃捷扭轉乾坤潛德隱行诮恨窮客凄然秋木群蟻潰堤三衙是故食利失體耍猴兒水利工程隧風酥油茶頑麻五袴歌想度嚣論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