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cold]∶寒涼
蕭瑟凄然的晚秋
(2) [in shadness]∶凄涼悲傷
凄然淚下
凄涼悲傷貌。《莊子·漁父》:“客悽然變容曰:‘甚矣子之難悟也。’” 唐 高適 《除夜作》詩:“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 明 蔣一葵 《長安客話·浭水》:“ 宋徽宗 過橋,駐馬四顧,悽然曰:‘過此漸近大漠,吾安得似此水還鄉乎?’”
(1).寒涼貌。《莊子·大宗師》:“凄然似秋,煖然似春。” 唐 羊士谔 《台中遇直晨覽蕭侍禦壁畫山水》詩:“蟲思庭莎白露天,微風吹竹曉凄然。” 宋 葉適 《虞夫人墓志銘》:“草樹凍枯,天風凄然,而吾母遠道,得無霜露之感!”
(2).凄涼悲傷貌。舊題 漢 伶玄 《<飛燕外傳>自序》:“通德占袖,顧眎燭影,以手擁髻,凄然泣下,不勝其悲。” 唐 韓偓 《幽獨》詩:“默默又依依,凄然此懷抱。” 清 費經虞 《思蜀》詩:“垂老無穴祇自憐,不堪往事益凄然。” 蘇曼殊 《碎簪記》:“女郎默默與餘握手,遂凄然而别。”
(3).陰沉貌;昏暗貌。 清 龔自珍 《菩薩蠻·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詞:“文窗花霧凄然緑,侍兒不肯傳銀燭。”
(1).寒冷貌。《文選·向秀<思舊賦>》:“餘逝将西邁,經其舊廬,于時日薄 虞淵 ,寒冰凄然。” 李善 注:“凄,冷也。”
(2).凄涼悲傷。 三國 魏 曹丕 《與吳季重書》:“清風夜起,悲笳微吟。樂往哀來,凄然傷懷。” 唐 杜甫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赴任青城》詩:“ 青城 漫污雜,吾舅意凄然。” 清 李漁 《凰求鳳·心離》:“相别在邇,自有一種凄然之色。” 葉聖陶 《夜》:“老婦人聽着,凄然垂下眼光看手中的孩子,孩子朦胧欲睡了,幾個荸荠已落在她的袖彎裡。”
“凄然”是一個形容詞,多用于文學語境中,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形容環境或氣候的寒冷、蕭瑟。例如:
表示人物情感上的哀傷、悲切。例如: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莊子》《三國演義》等文獻,或查閱權威詞典。
凄然(qī rán)是一個形容詞,表示悲傷、憂愁的樣子或态度。當人們感到深深的悲痛、凄涼,或者看到令人心碎的場面時,可以用“凄然”來形容。
凄然的部首是冫(bīng),拆分成兩個部分:冫和少(shǎo)。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凄然”這個詞最初出現在《文心雕龍·後之述》一書中。繁體字為「淒然」。
古代的漢字寫法多樣,對于“凄然”這個詞而言,其古時候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篇幅所限,并不能提供準确的古代寫法,建議查閱相關的古代字典以了解更多信息。
1. 他凄然地站在窗前,眼神空洞地望着遠方。
2. 整個房間彌漫着凄然的氣氛,衆人無不陷入沉思。
凄然的組詞有:凄涼、凄美、哀凄、凄楚等。
凄然的近義詞有:憂傷、悲怆、悲涼。反義詞有:歡樂、快樂、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