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班的意思、逆班的詳細解釋
逆班的解釋
古代諸侯婚娶時所派迎女者官位的等級。《左傳·昭公二年》:“ 少姜 為之請,曰:‘送從逆班。畏大國也,猶有所易,是以亂作。’” 楊伯峻 注:“逆班,迎女者位次之高下也。送者從迎者之位次,即迎者位高,送者同之。”
詞語分解
- 逆的解釋 逆 ì 方向相反,與“順”相對:逆流。逆行。逆風。逆轉(僴 )(局勢惡化)。莫逆之交。 抵觸,不順從:忤逆。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産。 迎接:逆旅(旅店)。 預先:逆料(預料)。
- 班的解釋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學習的組織:班組。班級。班長。班主任。領班。 軍隊編制中的基層單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時間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場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專業解析
“逆班”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違反、颠倒應有的等級或次序。主要可以從以下方面理解:
-
字義拆解與核心概念:
- 逆:本義為“倒向、反向”,引申為“違背、不順從”。《說文解字》:“逆,迎也。從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 這裡取其引申義“違背”。
- 班:本義為“分瑞玉”,即分割玉器(瑞玉是古代作為憑證的玉),引申為“分賜”、“排列等級”、“位次、序列”。《說文解字》:“班,分瑞玉。從珏,從刀。” 這裡取其引申義“等級、次序”。
- 合義:“逆班”即違背、打亂了應有的等級或次序。
-
典籍出處與典型用法:
“逆班”一詞最經典的出處見于儒家經典《周禮》:
- 《周禮·春官·司幾筵》:“諸侯祭祀,席蒲筵缋純,加莞席紛純,右雕幾;昨席莞筵紛純,加缫席畫純,筵國賓于牖前,亦如之,左彤幾。甸役,則設熊席,右漆幾。凡喪事,設葦席,右素幾。其柏席用萑,黼純,諸侯則紛純,每敦一幾。凡吉事變幾,兇事仍幾。” (鄭玄注:“變幾,變更其質,謂有飾也。仍,因也,因其質,謂無飾也。 鄭司農雲:‘…祭祀先王用酢席,亦莞筵紛純,加缫席畫純。’玄謂酢席,削蒲蒻展之,編以五采,若今合歡矣。畫謂雲氣也。諸侯祭祀,席之制未聞,此**耳。**”)
- 在鄭玄的注釋中,他指出《周禮》原文關于諸侯祭祀使用席子的規定(蒲筵+莞席)與先鄭(鄭衆)提到的酢席(莞筵+缫席)不同,他推測這可能是因為《周禮》此處記載的諸侯席制有“逆班”之嫌,即颠倒了(或不符合)諸侯應有的等級、規格。這是“逆班”最權威的文獻用例,明确表達了違反等級秩序的含義。
-
具體含義:
- 違反等級制度:特指在禮儀、職分、待遇等方面,做出了低于或高于其身份、爵位、官職所應享有的規格的行為或安排。如鄭玄注中所疑,諸侯祭祀的席子規格似乎與其身份不符(可能偏低或偏高)。
- 颠倒次序:指不按常規的、應有的先後、高低順序行事或排列。
-
相關概念:
- 班瑞:指古代帝王按諸侯爵位高低頒發瑞玉。這體現了“班”的核心含義——等級次序。“逆班”即違背了這種基于瑞玉(象征身份)的等級次序。
- 僭越/逾制:與“逆班”含義相近,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職權或名義、器物。但“逆班”更側重于對既定等級序列的違反,可能包含過高或過低。
“逆班”是一個源自古代禮制文獻(尤以《周禮》鄭玄注為經典)的詞彙,意指違反、颠倒了應有的等級、位次或次序。其核心在于對“班”(等級序列)的“逆”(違背),常用于描述禮儀制度、官職待遇等方面不合規制的現象。
參考文獻來源: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0卷 第1058頁 “逆班”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出版社)。該詞典是當今規模最大、釋義最權威的漢語語文詞典之一,對古漢語詞彙的收錄和解釋極為詳盡可靠。
- 《辭源》(第三版):第3133頁 “逆”字條下(商務印書館)。《辭源》是專門收錄古漢語詞彙和古代文史百科條目的大型辭書,對詞語的古義、源流考辨精審。
- 《周禮注疏》(鄭玄注,賈公彥疏):卷二十《春官宗伯·司幾筵》(參見中華書局《十三經注疏》整理本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此為“逆班”一詞的最原始出處及經典注釋,是理解該詞最根本的文獻依據。
- 《說文解字》(許慎撰):(中華書局影印本或注譯本)。“逆”、“班”二字的字形、本義解釋,是理解“逆班”詞義構成的基礎。
網絡擴展解釋
“逆班”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諸侯婚娶禮儀中的等級制度,具體含義如下:
詞義解釋
逆班(拼音:nì bān)指古代諸侯婚娶時,迎親一方所派人員的官位等級。根據《左傳·昭公二年》記載,送親方的等級需與迎親方的等級相匹配,若等級差異處理不當,可能引發禮儀混亂。
文獻例證
《左傳·昭公二年》提到:“少姜為之請,曰:‘送從逆班。畏大國也,猶有所易,是以亂作。’” 楊伯峻注:“逆班,迎女者位次之高下也。送者從迎者之位次,即迎者位高,送者同之。”
(譯文:送親者的等級需跟隨迎親者的等級,若因畏懼大國而擅自調整,會導緻禮儀混亂。)
使用背景
該詞反映了周代嚴格的禮制規範,尤其在諸侯聯姻中,等級對等是維護政治關系的重要原則。若迎親者身份較高,送親方也需派出同等官員,否則可能被視為失禮。
補充說明
- 逆:指“迎接”,與“送”相對。
- 班:指官員的等級或位次。
總結來看,“逆班”是古代禮制中關于婚嫁儀式的專有術語,強調等級匹配的重要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左傳》相關注釋或禮制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班庭包巟崩墜變本加厲标子閟絕并門博沽播種機漕粟讒妾稠林地傅蜂擁焚書負儋高氣壓區拐賣歸節衮裳豪劇歡洽穢廉鏡屏進深績望捐怨苦膩拉剌老大晌墚塬連蒙帶唬鯉腸犂軶臨瞰凜凓林則徐龍函面譽背毀彌道溺溲拗句格啓瞶振聾娆固人豪容顔三國慎問嗜膽水汊嗣紹四體不勤誦烈跳蹶跳貓子外露無適無莫相片徙邊斜風細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