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溺溲的意思、溺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溺溲的解釋

撒尿。 元 顧瑛 《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肉血潰臭腐,不朽惟髑髏。棄之道路傍,行者得溺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溺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拼音:nì sōu
詞性:動詞
含義:指“撒尿”,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

二、結構與出處

  1. 字形結構:兩字均為左右結構,“溺”通“尿”,“溲”本身也有排洩之意。
  2. 文學出處:最早見于元代顧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詩句:“棄之道路傍,行者得溺溲。”形容屍體被丢棄後遭路人隨意便溺的情景。

三、相關擴展

四、使用場景

該詞多出現于古代文獻或文學創作中,現代僅用于特定曆史語境或學術讨論,日常交流不適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溺溲的意思

溺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因酒醉或宿醉而尿失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溺溲由水和豆兩個部首組成,共有15個筆畫。

來源

溺溲的來源可以追溯至古代醫學著作《内經》中的《宋雍釋方·尿注》。溺指小便,溲指便溺或大小便,因此溺溲即表示大小便不禁。

繁體

溺溲的繁體字為「溺溲」,與簡體字形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據考古學家研究,古時候漢字寫法并未出現與溺溲相對應的特定字形。

例句

1. 酒後他醉得糊塗,結果溺溲失禁了。

2. 這種藥物有可能導緻溺溲現象的産生。

組詞

溺水、溲尿、溲瘡

近義詞

大小便失禁、尿失禁

反義詞

大小便正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