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體不勤的意思、四體不勤的詳細解釋
四體不勤的解釋
四肢不勞動,形容脫離勞動。
詞語分解
- 四體的解釋 ∶指人的四肢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書法中指真、草、隸、篆四種字體詳細解釋.四肢。《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 晉 陶潛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詩:“四體誠已疲,庶無異患幹。” 清
- 不勤的解釋 .不勤勞,不勞苦。《論語·微子》:“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管子·大匡》:“有土之君不勤于兵,不忌于辱,不輔其過,則社稷安。”《左傳·襄公四年》:“以德綏戎,師徒不勤。”.不盡,不窮竭。《老
網絡擴展解釋
“四體不勤”是漢語成語,通常用于批評脫離勞動、懶散敷衍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四體指人的四肢(頭、手、腳、身體),不勤意為不勞動、懶散。合指四肢不勞動,脫離實際生産活動。
- 引申義:形容人懶散、好逸惡勞,缺乏實踐能力或生活常識。
二、出處與典故
- 原始出處:出自《論語·微子》。孔子弟子子路向一位老農詢問孔子去向,老農反問:“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孰為夫子?”(連四肢都不勞動、五谷都分不清的人,怎能稱為老師?)。
- 文化背景:反映了古代儒家對勞動實踐的重視,強調知識與行動結合。
三、語法與用法
- 詞性:主謂結構,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 常見搭配:常與“五谷不分”連用,批評脫離實際、缺乏常識的人,如“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四、例句與近反義詞
- 例句:
- “你也該學一學人家眉妹子,不應四體不勤,好逸惡勞。”(劉紹棠《瓜棚柳巷》)
- “新一代青年不應四體不勤,而需全面發展。”
- 近義詞:飽食終日、無所事事。
- 反義詞:孜孜不倦、不辭辛勞。
五、擴展知識
- “五谷”指代:稻、黍、稷、麥、豆,是古代農業社會的核心作物。
- 現代啟示:該成語至今仍用于提醒人們重視勞動實踐,避免理論與實際脫節。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論語》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四體不勤》的意思
《四體不勤》是指一個人四肢不勤奮、懶散的意思。形容一個人缺乏努力,行動遲緩,不肯用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四體不勤》的拆分部首是四和身,筆畫共計13畫。
來源
《四體不勤》出自《論語·述而第五》:“如有周行而不過者,雖執鞭之,如不正行:吾視之猶拇指也。”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走路邁步不過正,則即使執着鞭子來鞭打他,他的行走依然如同拇指短小而無力。這裡将步子不準确比喻為“四體不勤”。
繁體字
《四體不勤》的繁體字為《四體不勤》。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人們寫《四體不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具體的變化為:四體不勤→四體不勤。
例句
他整天懶散無為,四體不勤,從不好好學習。
組詞
懶散、遲緩、不肯用功、行動遲緩。
近義詞
懶惰、懶散、懶洋洋。
反義詞
勤奮、努力、積極。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