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班的意思、逆班的详细解释
逆班的解释
古代诸侯婚娶时所派迎女者官位的等级。《左传·昭公二年》:“ 少姜 为之请,曰:‘送从逆班。畏大国也,犹有所易,是以乱作。’” 杨伯峻 注:“逆班,迎女者位次之高下也。送者从迎者之位次,即迎者位高,送者同之。”
词语分解
- 逆的解释 逆 ì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流。逆行。逆风。逆转(僴 )(局势恶化)。莫逆之交。 抵触,不顺从:忤逆。忠言逆耳。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逆。逆产。 迎接:逆旅(旅店)。 预先:逆料(预料)。
- 班的解释 班 ā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班。按部就班。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班组。班级。班长。班主任。领班。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班。下班。值班。班房。
专业解析
“逆班”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违反、颠倒应有的等级或次序。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
字义拆解与核心概念:
- 逆:本义为“倒向、反向”,引申为“违背、不顺从”。《说文解字》:“逆,迎也。从辵,屰声。关东曰逆,关西曰迎。” 这里取其引申义“违背”。
- 班:本义为“分瑞玉”,即分割玉器(瑞玉是古代作为凭证的玉),引申为“分赐”、“排列等级”、“位次、序列”。《说文解字》:“班,分瑞玉。从珏,从刀。” 这里取其引申义“等级、次序”。
- 合义:“逆班”即违背、打乱了应有的等级或次序。
-
典籍出处与典型用法:
“逆班”一词最经典的出处见于儒家经典《周礼》:
- 《周礼·春官·司几筵》:“诸侯祭祀,席蒲筵缋纯,加莞席纷纯,右雕几;昨席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筵国宾于牖前,亦如之,左彤几。甸役,则设熊席,右漆几。凡丧事,设苇席,右素几。其柏席用萑,黼纯,诸侯则纷纯,每敦一几。凡吉事变几,凶事仍几。” (郑玄注:“变几,变更其质,谓有饰也。仍,因也,因其质,谓无饰也。 郑司农云:‘…祭祀先王用酢席,亦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玄谓酢席,削蒲蒻展之,编以五采,若今合欢矣。画谓云气也。诸侯祭祀,席之制未闻,此**耳。**”)
- 在郑玄的注释中,他指出《周礼》原文关于诸侯祭祀使用席子的规定(蒲筵+莞席)与先郑(郑众)提到的酢席(莞筵+缫席)不同,他推测这可能是因为《周礼》此处记载的诸侯席制有“逆班”之嫌,即颠倒了(或不符合)诸侯应有的等级、规格。这是“逆班”最权威的文献用例,明确表达了违反等级秩序的含义。
-
具体含义:
- 违反等级制度:特指在礼仪、职分、待遇等方面,做出了低于或高于其身份、爵位、官职所应享有的规格的行为或安排。如郑玄注中所疑,诸侯祭祀的席子规格似乎与其身份不符(可能偏低或偏高)。
- 颠倒次序:指不按常规的、应有的先后、高低顺序行事或排列。
-
相关概念:
- 班瑞:指古代帝王按诸侯爵位高低颁发瑞玉。这体现了“班”的核心含义——等级次序。“逆班”即违背了这种基于瑞玉(象征身份)的等级次序。
- 僭越/逾制:与“逆班”含义相近,指超越本分、冒用在上者的职权或名义、器物。但“逆班”更侧重于对既定等级序列的违反,可能包含过高或过低。
“逆班”是一个源自古代礼制文献(尤以《周礼》郑玄注为经典)的词汇,意指违反、颠倒了应有的等级、位次或次序。其核心在于对“班”(等级序列)的“逆”(违背),常用于描述礼仪制度、官职待遇等方面不合规制的现象。
参考文献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10卷 第1058页 “逆班”词条(上海辞书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释义最权威的汉语语文词典之一,对古汉语词汇的收录和解释极为详尽可靠。
- 《辞源》(第三版):第3133页 “逆”字条下(商务印书馆)。《辞源》是专门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史百科条目的大型辞书,对词语的古义、源流考辨精审。
- 《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卷二十《春官宗伯·司几筵》(参见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整理本或上海古籍出版社版本)。此为“逆班”一词的最原始出处及经典注释,是理解该词最根本的文献依据。
- 《说文解字》(许慎撰):(中华书局影印本或注译本)。“逆”、“班”二字的字形、本义解释,是理解“逆班”词义构成的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
“逆班”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诸侯婚娶礼仪中的等级制度,具体含义如下:
词义解释
逆班(拼音:nì bān)指古代诸侯婚娶时,迎亲一方所派人员的官位等级。根据《左传·昭公二年》记载,送亲方的等级需与迎亲方的等级相匹配,若等级差异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礼仪混乱。
文献例证
《左传·昭公二年》提到:“少姜为之请,曰:‘送从逆班。畏大国也,犹有所易,是以乱作。’” 杨伯峻注:“逆班,迎女者位次之高下也。送者从迎者之位次,即迎者位高,送者同之。”
(译文:送亲者的等级需跟随迎亲者的等级,若因畏惧大国而擅自调整,会导致礼仪混乱。)
使用背景
该词反映了周代严格的礼制规范,尤其在诸侯联姻中,等级对等是维护政治关系的重要原则。若迎亲者身份较高,送亲方也需派出同等官员,否则可能被视为失礼。
补充说明
- 逆:指“迎接”,与“送”相对。
- 班:指官员的等级或位次。
总结来看,“逆班”是古代礼制中关于婚嫁仪式的专有术语,强调等级匹配的重要性。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左传》相关注释或礼制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阿伯百指边萌布冠拆线茶子油赐龙祠正麤故翠幰蹙融大力丸大肆厥辞大欲颠当二迹房金高仰割切歌钟闺女古体诗含戚黑麻将飞翼伏检镜骄熙家天下锦墩进身之阶觊觎卷白波剧恶具衔空腹寮友鹿皮夹麋膏漠闵暮晖木蓝儜拙鄱阳白迁座洽普青珠屈钝仍几散碎山嵌省昏省郎师古腾粜天籁阁下僚闲晓销匿郗家庭树心腹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