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喚醒糊塗與麻木不仁者。 清 鄧顯鶴 《鄒君墓志銘》:“居德善俗,啟瞶振聾,儒者之效,匪徒言説。” 清 秋瑾 《望海潮·送陳彥安孫多琨二姊回國》詞:“仗粲花蓮舌,啟瞶振聾。喚起大千姊妹,一聽五更鐘。”
“啓瞶振聾”(也寫作“啟瞆振聾”或“啟聩振聾”)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通過明智的言辭或行動,喚醒無知或麻木的人。常用于形容用強烈的方式引導他人覺醒或關注重要事物。
組合含義為:通過啟發和激勵,使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人覺醒。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擴展用例,可參考以上标注的網頁來源。
“啓瞶振聾”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啟發聾子和瞎子,比喻以心靈的光明來感動和教育人。
成語“啓瞶振聾”分為3個字:“啓”、“瞶”、“振”、“聾”。其中,“啓”字的部首是 “口”,共7個筆畫;“瞶”字的部首是“目”,共13個筆畫;“振”字的部首是“手”,共11個筆畫;“聾”字的部首是“耳”,共11個筆畫。
成語“啓瞶振聾”最早出現在漢代劉向所撰寫的《戴古文》一書中。這個成語的意思是為了啟發有視覺和聽覺障礙的人,讓他們能夠感受到心靈的光明,同時也指引人們用*********的力量去感動和教育他人。
繁體字中,“啓”字是“啟”,“瞶”字是“瞶”,“振”字是“振”,“聾”字是“聾”。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成語“啓瞶振聾”的古漢字寫法中,“啓”字是“啓”,“瞶”字是“瞶”,“振”字是“振”,“聾”字是“聾”。
他用真摯的感情和辛勤的努力,啓瞶振聾,終于感化了那些困惑的人們。
組詞中可以使用這個成語的部分字,例如:“振興”、“聾啞”、“振奮”。
與“啓瞶振聾”意思相近的成語有:“化石為金”、“化不可能為可能”。
與“啓瞶振聾”意思相反的成語有:“無動于衷”、“聽而不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