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冷。 唐 歐陽詹 《回鸾賦》:“四門大開,七寝停驚,颺凜凓以風清,寂澄凝而月靜。” 明 劉基 《為詹同文題浙江月夜觀潮圖》詩:“商聲爽淅合羣籟,澤國凜凓寒欲凍。”
“凜凓”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寒冷刺骨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凜凓”指極端的寒冷,強調寒氣逼人、深入骨髓的冷感。該詞常用于描述冬季嚴寒或寒風刺骨的環境,也可比喻氣氛的冷峻(如冷漠的房間或緊張的會議場景)。
“凓”單字本義為寒冷(如《廣韻》注“力質切,入質,來”),與“凜”組合後強化寒冷程度。需注意該詞為生僻詞彙,日常交流中更常用“寒冷”“凜冽”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體詩句背景,可參考《回鸾賦》或劉基詩作。
凜凓(lǐn lì)是一個具有豐富而深刻意境的漢字詞語,形容寒冷、凜冽的氣候或氛圍。該詞語的拼音為lǐn lì。
凜凓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幾”和“罒”兩個部首,其中“幾”表示多少、幾個,而“罒”表示罩住、覆蓋。因此,凜凓這個詞構成了一個具有寒冷氣氛的形象。
凜凓這個詞的來源并不十分明确。在漢語中,凜凓最早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楚辭·九辯》一書中。其後才被廣泛應用于文學、詩歌和其他文化藝術作品中。
凜凓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為凜凜。這種寫法通過使用包含多個筆劃的凜字,強調了寒冷氛圍的嚴肅性和威嚴性。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可以追溯到漢字的始祖甲骨文時期,凜字的寫法為“冰”。後來演變為今天的凜字,其中的差異主要在于字形的細微變化。
以下是凜凓這個詞的例句:
以下是使用凜凓這個詞的組詞:
以下是凜凓這個詞的近義詞:
以下是凜凓這個詞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