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抛棄宿怨。《戰國策·燕策三》:“願君捐怨,追惟先王,復以教寡人!”
“捐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析:
捐怨(拼音:juān yuàn)指主動抛棄或放棄舊有的怨恨,強調不計較個人得失,以和解為目的。該詞由“捐”(舍棄)和“怨”(怨恨)組合而成,字面意為“舍棄怨恨”。
如需更多組詞或出處擴展,可參考《戰國策》原文或權威詞典。
《捐怨》是一個古老的漢字詞語,由“捐”和“怨”組成。
“捐”字的部首是手,總共有12個筆畫。
“怨”字的部首是心,總共有6個筆畫。
《捐怨》一詞最早出現在魏晉時期的《晉書·孝友傳》中。它形容人們因為某種不平等待遇或不公正的事情而感到不滿和憤怒。
《捐怨》的繁體字是「捐怨」。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穩定,因此《捐怨》的字形也會有變化。
1. 他捐怨于命運的不公正。
2. 她心懷捐怨,無法釋懷。
1. 捐款
2. 怨言
3. 傾怨
1. 怨恨
2. 不滿
3. 不平
1. 感激
2. 贊揚
3. 滿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