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 on a(sightseeing)tour] 外出遊玩
亦作“ 出遊 ”。1.外出遊曆走動。《詩·邶風·泉水》:“駕言出遊,以寫我憂。”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臣 楚國 之鄙人也,幸得宿衛,十有餘年,時從出遊,遊於後園,覽於有無。” 唐 元稹 《寒食日》詩:“今日寒食好風流,此日一家同出遊。” 明 李贽 《與梅長公書》:“僕出遊五載,行幾萬裡,無有一人可為至聖大賢者。”《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狄夫人 免不得,也隨俗出遊。” 冰心 《三寄小讀者》二十:“在這裡,出遊稍遠便可看見水。”
(2).舊時指到他地做官或遊學。《史記·蘇秦列傳》:“出遊數歲,大困而歸。兄弟嫂妹妻妾皆笑之。” 唐 杜甫 《壯遊》詩:“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
見“ 出遊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出遊漢語 快速查詢。
“出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外出遊玩或旅行,強調離開常住地到其他地方活動。拼音為chū yóu,注音為ㄔㄨ ㄧㄡˊ。
現代常用義
指以休閑、觀光為目的的外出活動,如“假期出遊”“自駕出遊”等。部分網頁提到其英文對應詞為go on a tour。
古代用法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史記》《杜甫詩集》等來源。
出遊是指離開家中,參與旅行、觀光、遊玩等活動。它是人們遠離日常生活環境,到别的地方去放松、休閑、尋求新的體驗和享受的行為。
出遊的現代漢字拆分為“出”和“遊”兩個部分。
其中,“出”是指從某個地方離開,擁有四劃。
而“遊”字則表示閑逛、玩耍等意思,由八劃組成。
“出遊”一詞最早來源于《爾雅·釋小戴上》:“樂”,“郊”遊也。由此可見,古代人們通過前往鄉野以外的郊外地區進行遊玩已經有很長的曆史。
“出遊”的繁體字為「出遊」。
在古代漢字中,遊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遊字的寫法為「予方切」,字義為往來之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