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傳說中可鑽而取火的樹木。《太平禦覽》卷八六九引 晉 王嘉 《拾遺記》:“國有火樹,名燧木……折枝相鑽,則火出矣。”
(2).鑽木。 唐 柳宗元 《天說》:“燧木以燔,革金以鎔。”
“燧木”是一個具有曆史和文化内涵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傳說中可鑽取火的樹木
據《太平禦覽》引晉代王嘉《拾遺記》記載:“國有火樹,名燧木……折枝相鑽,則火出矣。”。這種樹木在古代傳說中被視為取火工具的來源,象征人類早期對火的控制。
鑽木的動作
唐代柳宗元《天說》中提到:“燧木以燔,革金以鎔”,此處“燧木”指鑽木取火的行為。
啟發智慧的象征
在成語中,“燧木”被賦予比喻義,代指能引導思考、激發靈感的事物,如教育、文化等。例如,可形容某部著作或言論像“燧木”一樣點燃思想。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學術語境,既可用于描述曆史典故(如原始取火方式),也可用于比喻具有開創性、啟發性的人或事。
如需更完整的文獻引用或網絡釋義,可參考《太平禦覽》《天說》等古籍原文,或查閱綜合詞典。
《燧木》一詞的意思是指燧石和木材,特指用燧石敲擊木材所産生的火花。燧木也可以泛指火種。
《燧木》的拆分部首是火和木,其中火的筆畫是4畫,木的筆畫是4畫。
《燧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使用燧石和木材摩擦,産生火花用于照明和取暖。
而繁體字“燧”由4個繁體部首構成,分别是火、隹、石、木。
古時候,《燧木》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似,隻是一些筆畫的書寫形狀略有差别。例如,火的筆畫在古代寫作“灬”,木的筆畫則像是一個“口”字加上四根豎直線。
1. 他們使用燧木點燃了篝火,帶來了溫暖和光明。
2. 請用燧木點亮蠟燭。
組詞:燧火、燧石、燧石火種、燧石火把
近義詞:火種、火花
反義詞:熄滅、熄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