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用的意思、納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用的解釋

采用。《孔叢子·公儀》:“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水飲, 伋 亦願在下風。”《漢書·谷永傳》:“故推 永 等使因天變而切諫,勸上納用之。”《舊唐書·方伎傳·嚴善思》:“數上表陳時政得失,多見納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納用是漢語中的複合動詞,由“納”和“用”兩個語素構成。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其核心含義為“接受并采用”,多用于正式語境中,指對意見、建議或人才的采納與任用。從構詞看,“納”本義為收納、接受(《說文解字》釋為“絲濕納納也”),後引申為采納;“用”表示使用、施行,二者結合後形成“納用”,強調對事物的接受并付諸實踐。

在具體語境中,該詞常見于曆史文獻及現代書面語。例如《三國志》中“孫權納用魯肅之計”指采納計策,而現代用法如“企業納用新型管理模式”,則突出對創新方案的認可與應用。此外,《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補充其古義可指“收納任用人才”,如《後漢書》載“帝納用忠言,廣選賢士”,體現對人才的接納與重用。

網絡擴展解釋

“納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含義

“納用”指接納并采用,核心含義是對人才、建議或物品的重視與合理利用。該詞由“納”(接納、收納)和“用”(使用)組成,強調從接受到實際應用的過程。

二、詳細解釋

  1. 古代語境
    多用于描述君主或當權者采納謀略、谏言。例如《孔叢子·公儀》提到“納用其謀”,《漢書·谷永傳》記載“勸上納用之”,均體現對策略的重視。

  2. 現代擴展
    可指企業對人才的任用(如“公司善于納用人才”),或對資源的有效利用(如“納用新技術”)。

  3. 特殊用法
    部分網絡語境中,引申為對特定文化現象的接受(如編排舞蹈的組織方式),但此用法非主流。

三、使用場景

四、例句參考

  1. “君若饑渴待賢,納用其謀,雖蔬食水飲,伋亦願在下風。”(《孔叢子》)
  2. “這家公司因納用人才而快速發展。”(現代用例)

注: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例或網絡延伸含義,可參考、4、7的文獻及網絡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背碑覆局遍地開花辨人鼻凹斥奪儲說悴憏淡寂倒囷電離度殿闼調疊動向坊店飛劄風會豐琰閣诏苟祿勾面丱歲龜年鶴壽國稼皇世魂驚魄惕建築物葭菼脊杖控率恐竦酷楚來往礷諸儱侗買官馬市梅塢明刑闵悔迷網砰礚凄緊氣孔青繩淇衛栖翼泉火蘧車如醉如癡三危水崖縮自素書塌車通家之好團頭聚面物觀圬墁銜哺新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