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閣诏的意思、閣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閣诏的解釋

擱置诏書。謂不奉诏命。《新唐書·循吏傳·何易于》:“ 易于 視詔書:‘ 益昌 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賦毒之乎?’命吏閣詔,吏曰:‘天子詔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竄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閣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背景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擱置诏書、不奉行诏命的行為,常見于官員對上級命令的消極執行或抵制。該詞由“閣”(擱置)和“诏”(皇帝命令)組合而成,字面意為“擱置皇帝的诏書”。

  2. 曆史典故
    出自《新唐書·循吏傳·何易于》:唐代官員何易于面對加重賦稅的诏書時,認為“益昌百姓不征稅已難生存,何況加重賦稅”,遂命下屬擱置诏書。下屬反問:“天子诏書豈敢違抗?我等因此獲死罪,您不怕被流放嗎?”。

  3. 語境與用法
    多用于描述官員因民生或道義考量而抗命的情形,隱含對強權命令的批判性态度。需注意與“诏書”本身(官府發布的命令)區分,後者在部分資料中被誤作“閣诏”的釋義。

  4. 現代引申
    現可比喻對不合理指令的抵制,但屬于生僻詞彙,日常使用較少,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

該詞核心含義為“抗命不遵”,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其道德與政治雙重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閣诏(gé zhào)一詞意思是指朝廷或皇帝發布的命令或公文。它的部首是門,共有13畫。閣诏一詞來源于古代宮廷中設有的閣部,負責起草和發布各種政令、诏書等官方文件。這些文書通常由皇帝批準後,由閣部發出,因此得名閣诏。 閣诏在繁體字中寫作閣詔,字形上有所差異。古代漢字的寫法多種多樣,因為隨着時間的流轉和文化的發展,漢字的字形逐漸演變和簡化。傳統的古代漢字寫法較為複雜,相對于現代的簡化字形來說,看起來更加筆畫繁複。例如,在古代書法中,我們可能會看到閣诏的字形寫作“閤詔”,而現代簡化字則是“閣诏”。 以下是一個關于閣诏的例句:皇帝發布了一份閣诏,命令全國各地嚴守戒備,保衛邊疆的安全。 與閣诏相關的組詞有:閣部、閣員、閣臣等。近義詞可以包括命令、公函、诏書等,而反義詞則可能是違令、不遵守等。 希望以上回答符合您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咨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