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市的意思、馬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市的解釋

[horse market] 以金帛或茶、鹽同邊區民族換馬的地方

詳細解釋

(1).馬匹貿易市場。《北史·高謙之傳》:“先是有人囊盛瓦礫,指作錢物,詐市人馬,因而逃去。詔令追捕,必得以聞。 謙之 乃僞枷一囚,立於馬市,宣言是前詐市馬賊,今欲刑之。”

(2).封建王朝以金帛鹽茶同邊彊少數民族換馬的互市。始于 唐 。 玄宗 時,許 突厥 用馬匹交換金帛。 宋 仍 唐 制,多用茶葉交換馬匹, 明 永樂 年間設 遼東 馬市三處; 正統 間,設 大同 馬市,中官 王振 裁馬價,發生兵争,招緻 土木 之變; 嘉靖 年間,又開 大同 、 陝邊 、 宣鎮 等處馬市。 清 雍正 年間停止。《明史·兵志四》:“馬市者,始 永樂 間, 遼東 設市三,二在 開原 ,一在 廣寧 ,各去城四十裡。” 清 陳夢雷 《楊椒山先生祠》詩:“釁開馬市英魂恨,廟煥 瀛洲 俎豆香。”參閱《新唐書·突厥傳下》《宋史·食貨志下六》

(3).借指外寇。 明 無名氏 《鳴鳳記·忠佞異議》:“他按兵不舉,交通馬市,叛逆顯然。”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馬市是漢語中具有雙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闡釋:

一、古代貿易形态

馬市最初指中國古代政府特許的以馬匹為主要交易對象的互市場所,具有顯著的地域性和政策性特征。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唐代已出現官府主導的“榷馬”制度,至明代形成“馬市”專稱。明永樂年間為安撫蒙古諸部,在遼東、宣府等地設立官辦馬市,以布帛、茶葉交換蒙古馬匹,《明史·食貨志》載:“永樂間,設馬市三,一在開原南關,以待海西;一在開原城東,一在廣甯,皆以待朵顔三衛。”

二、現代地理稱謂

當代漢語中,“馬市”作為地名專指特定區域。據《中國地名語源詞典》考證,全國現存二十餘處以“馬市”命名的行政區劃,多與古代馬匹貿易遺址相關。例如遼甯省葫蘆島市馬市堡鄉,即為明代朵顔衛馬市所在地演變而來;河北省張家口市馬市街,則延續了清代張庫大道茶馬互市的曆史記憶。

該詞彙的語義演變折射出中國古代邊疆政策與民族交往史,《辭海》特别強調其“在促進中原與遊牧民族經濟文化交流方面發揮過特殊作用”的語言文化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

“馬市”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曆史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1. 基本定義 指以馬匹交易為主的貿易市場。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如《北史》記載的詐市馬賊事件。普通馬市作為民間牲畜交易場所,是古代商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官方互市制度 特指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官方貿易機制,具有政治經濟雙重屬性:

3. 曆史事件關聯

4. 制度終結 清朝雍正年間廢止該制度,标志着古代官方馬市體系的終結

其他含義:在文學語境中偶作外寇代稱,但非主要用法。如需了解日語中「馬市」的讀音及用法,可參考相關詞典。

以上解析綜合了古代文獻記載與不同朝代的政策演變,主要參考《北史》、明實錄等史料記載。完整曆史沿革可查閱權威曆史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暴下冰鎮汽水布疋車渠嗤訝仇猶畜妾出奇緻勝詞說從寬發落典藻對角線多言多語風雨同舟糕點鲠固耕三餘一過逢還目後七子皇帝老子回陸價稱嚼牙巴徼迎借牙绯鏡戒近郡鹫岩居不重席可耕地癞漢指頭辣辣冷牕凍壁列光裡舍輪理馬具裝馬快默爾骈門翩跹親樂憩休上座深伏瘦小松緩桃李節韬真天數啼哭通俗文學拓土挖耳尾闾溫明五内俱焚無種小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