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載官俸等級的簿冊。録,通“ 祿 ”。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司命按録籍雲:‘此人相貧,限不過此。惟有 張車子 ,應賜錢千萬。 車子 未生,請以借之。’”
録籍(lù j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記錄、抄寫或登記的行為,古代特指官方文書中的名冊編纂,如《說文解字》釋為“記之也”。
原指書冊、簿記,引申為戶籍、名冊,如《周禮》載“司民掌登萬民之數,自生齒以上皆書于版”,即人口登記冊。
合義:指系統性的登記名冊或檔案文書,常見于古代行政、戶籍管理中。
秦漢時期“録籍”多指戶籍檔案,如《睡虎地秦簡》中“傅籍”制度要求男子登記入冊以備徭役,此類名冊即屬録籍範疇。
唐宋後擴展至文書檔案統稱,如《唐六典》規定官府需“置録籍存查”,涵蓋土地、賦稅等登記簿。
明清科舉中“登科録”記錄進士名錄,屬特殊録籍,如《明會典》載“放榜後,禮部頒登科録于天下”。
録籍作為曆史行政術語,是研究古代社會治理的關鍵材料。現存敦煌吐魯番文書、明清檔案中的戶籍冊(如《徽州文書》)、黃冊等,均為典型録籍實物,對經濟史、社會結構研究具重要價值(參考: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中國古代戶籍制度研究》)。
注:因專業文獻數據庫權限限制,部分資料來源未提供直接鍊接,讀者可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www.nlc.cn)或“古籍館”平台檢索相關典籍影印本。
更新時間:2025年8月
“録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得出:
讀音:lù jí(注音:ㄌㄨˋ ㄐㄧˊ)
核心含義:指記載官員俸祿等級的簿冊。其中:
權威典籍解釋
據漢典等工具書,該詞明确指向古代官僚體系中記錄俸祿等級的官方文書。例如晉代《搜神記》曾提及“司命按録籍”判定人的命運,側面印證其與等級、命定相關的文化背景。
字形與通假關系
“録”本義為記載、抄寫(如“記錄”“目錄”),此處通過通假引申為“祿”,突顯俸祿管理的行政屬性。
主要用于古代官制語境,如:
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研究曆史、古籍或古代職官制度時可能涉及。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搜神記》相關章節。
白衣尚書八字眉邊政别骛昌志超假麤犷村氓敦弓牒雲阏遏發奮蹈厲風憲官诰籍告實梗奪雚蒲滾軋過承國冠好口皓曜鶴版河步後跟厚禮虎兕出柙監祠激裂勁風金谷妓霁山九江市流連隆異免減妙格磨拖木瓜杖捏碼子弄潮兒劈空霹靂琴欺上罔下拳壇桡旃人心皇皇肉茸茸三調生紙生豬神敏恕己太公釣魚,願者上鈎外骛衛幕無何鄉相罵榜仙驺遐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