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載官俸等級的簿冊。録,通“ 祿 ”。 晉 幹寶 《搜神記》卷十:“司命按録籍雲:‘此人相貧,限不過此。惟有 張車子 ,應賜錢千萬。 車子 未生,請以借之。’”
“録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得出:
讀音:lù jí(注音:ㄌㄨˋ ㄐㄧˊ)
核心含義:指記載官員俸祿等級的簿冊。其中:
權威典籍解釋
據漢典等工具書,該詞明确指向古代官僚體系中記錄俸祿等級的官方文書。例如晉代《搜神記》曾提及“司命按録籍”判定人的命運,側面印證其與等級、命定相關的文化背景。
字形與通假關系
“録”本義為記載、抄寫(如“記錄”“目錄”),此處通過通假引申為“祿”,突顯俸祿管理的行政屬性。
主要用于古代官制語境,如:
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但在研究曆史、古籍或古代職官制度時可能涉及。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漢典》或《搜神記》相關章節。
《録籍》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記錄和注冊。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錄”和“籍”。
“錄”字的部首是“耳”,總共有7個筆畫;“籍”字的部首是“竹”,總共有20個筆畫。
《録籍》的使用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最早出現于古文獻中。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録籍”來表示記錄和登記各種事物的信息,包括人員和財産等。
《録籍》的繁體字為「錄籍」。
在古代,有些地方對《録籍》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将“錄”寫為“彔”,将“籍”寫為“籍”。這些變化代表了時代演變中對字形的調整。
1. 我需要在這裡進行一份錄入員的録籍。
2. 這些録籍是對曆史信息進行詳細記載的。
1. 作者録籍:對作者的身份和作品進行記錄和登記。
2. 學籍録:對學生進行學籍管理和登記。
3. 會員録籍:對會員信息進行登記和管理。
1. 記錄
2. 登記
3. 記載
1. 删除
2. 清除
3. 消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