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科徵的意思、科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科徵的解釋

亦作“ 科征 ”。征收賦稅。 元 劉祁 《歸潛志》卷七:“又或故舊同道之家有科徵,必先督促不少貸。” 明 楊基 《桂林》詩:“時有 苗 人與 猺 女,負薪輸布事科征。”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科徵(kē zhēng)是漢語曆史詞彙,現多寫作“科征”,指古代官府按法規或條例征收賦稅的行為,具有明确的行政強制性與法律規範性。該詞由“科”與“征”組合構成:

  1. “科”原指條文、律令(《說文解字》釋為“程也”),後引申為按條款執行的事務;
  2. “征”即征收,特指政府依律收取錢糧(《玉篇》注“取也”)。

曆史語境中的應用:

科徵制度常見于宋元明清時期,例如《宋史·食貨志》記載“凡科徵,必以田畝多寡為差”,表明其以土地面積作為計稅标準。明代張居正改革推行“一條鞭法”,将科徵項目合并簡化,減少地方官吏任意加派的現象。

現代權威詞典釋義:

《漢語大詞典》定義為“按條例征收賦稅”,強調其區别于臨時攤派的系統性特征(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版)。《辭源》修訂本指出該詞多用于官方文書,體現稅收的法定屬性(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科徵”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一、古代用法(主流解釋)

含義:指征收賦稅,多用于元明時期文獻。
詞源:由“科”(指法令、條例)與“徵”(征收)組成,強調按律法征收稅賦。
文獻例證:

二、現代衍生用法(較少見)

含義:部分現代資料将其解釋為“科學技術的标志和象征”(如),但此釋義缺乏廣泛權威文獻支持,可能與“科學徵候”等概念混淆,需謹慎使用。

建議

别人正在浏覽...

捱捱兒稗耳販目白浄百舌兒半星陂月熛怒昌熟超俗絕世澄肅垂虹橋磁盤翠茂典藻抵假底行頓整都尉風梭浮名豪門貴宅紅旆話霸講若畫一赍材禁住覺元具慶下沮謝口吻生花柳帶流瀉六祖鹵瘠律均盲妁沒眼斤猛擊秘器迷齊眼南元内主歐元破璧輕挑色厲膽薄上秩殊懸擡貼逃瘧它山之石特賜天崩地坍田訟兔管推功臀部吐绶鳥無央嚣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