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的意思、内江市的详细解释
内江市的解释
在四川省中部、沱江中游,成渝铁路自此有支线通自贡、宜宾等地。1951年设市。人口1344万(1995年)。盛产甘蔗。工业以制糖、造纸、棉纺为主。有“甜城”之称。特产蜜饯和狮子头猪、猪鬃。为沱江中游的重要城市。
词语分解
- 内的解释 内 è 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俷 )。内涵。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 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 外 内 à 古同“纳”,收入;接受。 外 笔画数:
- 江市的解释 濒江的市集。 唐 杜甫 《放船》诗:“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 宋 陆游 《独醉》诗:“江市鱼初上,村场酒亦醇。” 清 黄景仁 《减兰·登吴山遇雨》词:“雨来江市,黯黯半天云掛地。”
专业解析
内江市是中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得名于沱江在境内的特殊地理形态。古称"汉安""中江",因城郭位于沱江西岸,江水呈环抱之势,形成"内水"格局,故自北周时期(578年)改称"内江"。据《元和郡县志》记载:"中江水,一曰内江,以其绕城西而东流,故谓之内江"。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内"字取《说文解字》"入也,从口入"之本义,既指沱江在城区的蜿蜒形态,又暗含"天府腹地"的区位特征。作为成渝城市群中心节点城市,其名实相符地体现着"巴蜀枢纽"的战略地位。市域面积5385平方公里,辖2区3县,常住人口约314万(2020年统计)。
该市别称"甜城",源于明清时期发达的甘蔗种植与制糖业,《中国糖业史》记载其鼎盛期糖产量占全国26%。现代则以"成渝之心"闻名,境内有"内江八景"等文化遗产,孕育了张大千、范长江等文化名人。市名承载的不仅是地理标识,更是千年农耕文明与近代工业文明交织的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内江市是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其名称含义、地理特征及历史背景可综合如下解释:
一、名称由来
-
历史演变:东汉时期设县,曾名“汉安”“中江”。隋朝初年为避太祖杨忠名讳,将“中江”改为“内江”。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
- 因沱江流经此地形成弧形河道,城市位于江水内侧,故称“内江”;
- 古代沱江北段称“北江”,南段称“南江”,合称“中江”,后改“内江”。
-
地理关联:名称中的“江”指沱江,内江地处沱江中下游,是四川盆地内部的重要城市。
二、地理与行政区划
- 位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沱江下游中段,东邻重庆,南接泸州,西连自贡、眉山,北毗资阳。
- 面积与人口:总面积约5385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314.07万,辖2区(市中区、东兴区)、2县(资中县、威远县),代管县级隆昌市。
- 地形气候:以丘陵为主,东南、西南有低山环绕;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三、特色与文化
- 经济标签:因盛产甘蔗和制糖业发达,素有“甜城”之称。
- 文化底蕴:被誉为“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张大千(大千文化)故里,同时是“体育之乡”。
- 交通地位:历史上为“川中枢纽,川南咽喉”,成渝铁路等重要交通线贯穿。
四、历史沿革
- 1951年正式设市,现为四川省重要工业城市,以制糖、造纸、棉纺为传统产业。
如需更详细数据(如行政区划调整、经济指标等),可参考四川省政府及统计局发布的官方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徧服变橘变泰比肩随踵不刊不期而遇敞朗冲摐揣巴淳良聪明智慧大表大寒稻畴典洽钓鳌断碑顿呼防祸于未然非举高廉梗林诟厉还奉骇龙走蛇邯郸市和事佬闳杰搅裹金图书拒违刻度禄奉冒尖麻线道叛背贫贱不能移贫忙皮下取保三棒三姑六婆神奇神秀使不的诗册水码头宿奸肃杀滔滔不断阗道亭景通署推尽拖人下水枉费心力瘟头瘟脑隙憾郄縠细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