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禮記》,也稱《小戴記》。 唐 李巽 《駁尚書右仆射鄭珣瑜谥議》:“夫《禮記》者非盡聖賢之意也,非盡 宣尼 之所述也,當時雜記也。昔 後蒼 為曲臺記,其弟子 戴聖 增損刊定為《小戴禮》,今《禮記》是也。”
“小戴禮”是中國古代經學文獻《禮記》的别稱,其核心含義和背景如下:
1. 基本定義
“小戴禮”指由西漢學者戴聖編纂的《禮記》,共49篇,與戴德(戴聖之叔)編訂的85篇《大戴禮記》相區分,故稱“小戴禮”。它是儒家經典“十三經”之一,内容涵蓋先秦至漢代的禮儀制度、道德規範及哲學思想。
2. 曆史淵源
據唐代李巽的文獻記載,《禮記》最初由後蒼作《曲台記》,後其弟子戴聖對内容進行删減修訂,最終形成《小戴禮》。漢代以後,《小戴禮》逐漸成為主流版本,而《大戴禮記》則散佚嚴重。
3. 内容特點
書中包含《大學》《中庸》《禮運》等名篇,系統闡述儒家禮制思想,如“禮之用,和為貴”“大同社會”等理念均源自此書。其語言兼具文學性與哲理性,對後世政治、文化影響深遠。
4. 注意點
個别資料(如)提到“小戴禮”作為成語形容“禮節不真誠”,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是現代誤用或混淆。建議以《禮記》的經學解釋為準。
小戴禮是一個由五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包含了戴、小、禮三個單獨的字。
戴:部首為戈,筆畫數為7。
小:部首為小,筆畫數為3。
禮:部首為示,筆畫數為5。
小戴禮一詞來源于古代的禮儀,是指進行一種小型的禮儀活動。
小戴禮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小戴禮」。
古時候亦有用拼音“shao4 dai4 li3”寫成的例子。
他們将在晚餐前進行一場小戴禮的儀式。
小戴禮沒有一個明确的基本義項,因此較難找到相關的組詞。
小戴禮的近義詞可能有小型禮儀、簡單的儀式等。
小戴禮的反義詞可能為大型禮儀、莊重的儀式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