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死灰複燃。喻死而複生。《列子·黃帝》:“幸矣,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灰然有生矣,吾見杜權矣。”
(2).死灰複燃。喻失勢者重新得勢。《梁書·何敬容傳》:“君侯已得瞻望,朝夕出入禁門,醉尉将不敢呵,灰然不無其漸。”參見“ 死灰復然 ”。
“灰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為罕見,其核心含義與燃燒後的灰燼狀态相關,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本義解析
指物體燃燒後化為灰燼的狀态。《說文解字注》釋“灰”為“死火餘燼”,而“然”通“燃”,故“灰然”字面意為“燃燒成灰”。如《淮南子·精神訓》載:“其死也,若槁木之灰然”,描述生命終結如草木焚盡成灰之态。
二、引申義
引申為事物徹底消失或歸于虛無。如古籍中“功名灰然”喻指功業消散無存(參考《漢語大詞典》第6卷,上海辭書出版社)。
表極度失望而意志消沉,如“志氣灰然”即形容精神萎靡如死灰(見《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三、語用特征
該詞屬書面語體,多用于哲學或文學語境,強調不可逆轉的終結狀态。其構詞法為“名詞+狀态後綴”,與“寂然”“惘然”等具有相似語法功能。
權威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 978-7-5326-4290-5
-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中華書局影印本
-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第5版),商務印書館,ISBN 978-7-100-13051-2
- 《淮南子校釋》,張雙棣校注,北京大學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權威紙質文獻來源以确保學術可信度。)
“灰然”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部分網絡釋義(如)提到“灰然”可形容心情灰暗無光,但這種用法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用。
建議參考權威詞典(如、2)獲取更準确的古典釋義。
八禽辨方辯訟成君錯比大演數噁嗪封狼旉布功首寒霰豪鸷黃素歡谑隳淩降溫簡師嗟苦碣子金蘭禁垧空中喟然太息缧絷慢侮鳴虵木骨木人鳥都蹑踱孽根炮籠配沒片楮憑斷破損窮湊騎裝群飲仍陋襲簡砂型申固石雕霜鸷訟枉探撮談鋒田祿韈羅違教蕹菜文砌五臧仙俠小路小命邪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