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将軍魚遊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不亦惑乎?”後遂以“幕燕鼎魚”比喻處境極危,即将覆滅。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賀殺賊表》:“幕燕鼎魚,偷活頃剋。”亦作“ 幕燕釜魚 ”。《時敏報·美人禁工新約平議》:“前程正未可量,又何事依人苟安,為幕燕釜魚之計也乎?”
“幕燕鼎魚”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南朝梁丘遲的《與陳伯之書》,原文為:“将軍魚遊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不亦惑乎?”作者通過“沸鼎中的魚”和“飛幕上的燕巢”兩個意象,比喻處境極度危險,警示對方認清形勢。
形容人或事物處于極度危險的境地,隨時可能覆滅,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例如可用于描述戰争中瀕臨崩潰的勢力,或危機中的決策失誤。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典故背景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與陳伯之書》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成語大辭典》。
《幕燕鼎魚》是一個四字成語,意思是形容戲劇、電影或其他文藝作品在表現方式、情節等方面非常精彩動人。
《幕燕鼎魚》中的每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幕燕鼎魚》的典故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戲曲《鬼谷子》。該劇中有一幕是鬼谷子以獨特的方式占卦,預測到大将軍國事有變,然後憑着自己的聰明才智,成功化解了危機。在這一幕中,有一句台詞:“劇人無福齊幕燕鼎魚。”意思是隻有戲中人才能體驗到如此精彩的戲劇表演。後來,這句話被引申為形容戲劇、電影或其他藝術作品非常精彩和動人。
《幕燕鼎魚》的繁體寫法為「幕燕鼎魚」。
在古代,「魚」字的寫法是「魚/魚」。
這部電影真是一部幕燕鼎魚,引發了觀衆強烈的共鳴。
幕前、幕後、燕行、燕語、鼎盛、鼎力、魚龍混雜、魚貫而入
扣人心弦、令人陶醉、引人入勝
平淡無奇、索然無味、乏善可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