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内禀的德性;自身固有的道德。《管子·心術下》:“是故曰無以物亂官,毋以官亂心,此之謂内德。”《史記·外戚世家序》:“自古受命帝王及繼體守文之君,非獨内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
(2).婦德。多指後妃之德。亦借指後妃。 南朝 梁 任昉 《王貴嫔哀冊文》:“坤載既厚,内德雲助。”《陳書·皇後傳序》:“然受命繼體之主非獨外相佐也,蓋亦有内德助焉。”
“内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内在的道德修養或自身固有的德性。由“内”(内心)和“德”(品德)組成,強調人内在的品德本質,而非外在表現。例如《管子·心術下》提到:“毋以官亂心,此之謂内德”,說明内在道德對心性的規範作用。
婦德或後妃之德
特指古代對女性(尤其是後妃)的品德要求。如《史記·外戚世家》記載帝王“非獨内德茂也,蓋亦有外戚之助焉”,這裡的“内德”即指後妃的德行對君主的影響。
使用場景
提示:現代語境中,“内德”較少單獨使用,多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表達中。如需完整古籍引用,可參考、5、7的原文出處。
内德是一個漢字詞語,一般用來形容人的内在品質或特點。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分别是内(白日部)和德(彳亍部),并且包含了11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于佛教術語,指修養心性的内在品質和德行。另一種說法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内德被用來表示人的氣質和個性特點。
在繁體字中,内德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繁體字中的内德為「內德」。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内德的寫法有所變化。内字的古時寫法為「內」,德字的古時寫法為「哋」。
以下是一些關于内德的例句:
1. 他是一個内德高尚、善良寬容的人。
2. 她的内德使她備受尊敬。
3. 他以他對内德的追求而聞名。
以下是一些與内德相關的詞彙:
1. 内涵(nèi háng):指事物的内在品質和意義。
2. 内外(nèi wài):指内部和外部。
3. 外德(wài dé):與内德相對,指外在的品質和表現。
内德是一種美好的内在特質,它是人們在與他人交往和行為中所展現出來的。通過追求内德,人們可以提升自己的心性和道德修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