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南嶽 ”。山名。五嶽之一。(1)指 衡山 。《書·舜典》:“五月,南巡守,至于 南嶽 ,如 岱 禮。” 孔 傳:“ 南嶽 , 衡山 。”《漢書·郊祀志上》:“﹝ 舜 ﹞五月,巡狩至 南嶽 。 南嶽 者, 衡山 也。” 田漢 《長衡道上》詩之八:“十年夢裡朝 南嶽 ,日斷層巒未許攀。”(2)指 霍山 ,即 天柱山 。《爾雅·釋山》:“ 泰山 為東嶽, 華山 為西嶽, 霍山 為南嶽, 恒山 為北嶽, 嵩山 為中嶽。” 郝懿行 義疏:“ 霍山 在今 廬江 灊縣 , 潛水 出焉。别名 天柱山 。 漢武帝 以 衡山 遼曠,故移其神於此。今其土俗人皆呼之為南嶽……以 霍山 即 南柱 ,亦止得為 漢武 之南嶽,而不得為《爾雅》之南嶽矣。”
見“ 南嶽 ”。
南嶽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核心定義
南嶽指中國五嶽之一的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境内。其詞典釋義為:中國五大名山之一,曆代帝王祭祀山川的重要場所,道教、佛教文化聖地,具有獨特的地理标識與文化象征意義。(來源:《漢語大詞典》)
二、地理特征
南嶽主體位于湖南省中南部,主峰祝融峰海拔1300.2米,以“五嶽獨秀”的自然景觀著稱,擁有花崗岩斷塊山貌與亞熱帶森林生态系統。(來源:《辭海》)
隋文帝诏定衡山為南嶽,取代原安徽天柱山,自此确立其五嶽地位。唐代起成為國家祭祀重地,現存南嶽大廟等祭祀建築群。(來源:《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
三、文化内涵
南嶽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三洞天(朱陵洞天),佛教禅宗南嶽、青原兩系發源地,儒釋道三教共存的文化名山。(來源:《宗教詞典》)
在傳統文化中,南嶽對應星宿“轸星”,象征“主火德、掌文明”,曆代文人如韓愈、朱熹均留有題詠。(來源:《中國名勝詞典》)
四、權威文獻佐證
(注:因知識庫限制,部分古籍原文鍊接暫無法提供,建議通過權威學術數據庫如“中國基本古籍庫”檢索原文。)
“南嶽”是中國五嶽之一,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含義和延伸解釋:
1. 基本含義
南嶽即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陽市南嶽區,主峰祝融峰海拔約1300米。因其地處中國南方,故稱“南嶽”,别名壽嶽、南山等,以“南嶽獨秀”的自然景觀聞名,擁有茂林修竹、奇花異草等特色。
2. 曆史淵源
3. 文化與宗教意義
4. 其他指代
在古籍中,“南嶽”偶指江蘇宜興的霍山(天柱山)或貴州貴陽的壽山,但現代通常特指衡山。
總結
“南嶽”以衡山為核心,融合自然景觀、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是中國南方的重要地理與文化符號。其解釋需結合具體語境,但主體含義明确指向湖南衡山。
白璧無瑕保兒兵不接刃不揆長笛朝生暮落花酬功報德畜穢出小恭宕往董酒番經廠旛幟風裏言風裏語附讬高速鈎頸館賓孤琴鴻稱話材黃齑魂不赴體建丑月箭箶交鬥郊墅揭雞肆赦近安酒果沮辱可恥刻期口苦礌石了悟六幺令眇眇忽忽明惠木軨内命夫内像齧齧漚纻旗旐撒撥三杯通大道屎虼蜋世統水草遂伯騰蛇天聚鐵鏽題緣溫霁享名嫌唬險勝息交絕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