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鐵鏽的意思、鐵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鐵鏽的解釋

[iron rust] 在生鐵上形成的一種多孔性硬質外皮,尤指在受潮時受到化學變化,主要由水化氧化鐵構成,但常含有某些氧化鐵,有時含碳酸鐵和硫化鐵

詳細解釋

見“ 鐵鏽 ”。


亦作“ 鐵銹 ”。鋼鐵在潮濕空氣中經氧化作用而在其表面上形成的赤褐色鱗片層。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一·鐵鏽》﹝附方﹞:“腳腿紅腫,熱如火炙,俗名赤遊風,用鐵鏽水塗解之。” 吳組缃 《山洪》三二:“槍身上面的鐵鏽和積垢都擦除幹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鐵鏽是鐵及其合金在潮濕環境中發生氧化反應形成的腐蝕産物,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定義與基本性質

鐵鏽是鐵與氧氣、水蒸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氧化物水合物,呈紅褐色或棕紅色。它的結構疏松多孔,無法阻止内部金屬繼續氧化,反而會加速腐蝕。

二、化學成分

主要成分為水合氧化鐵,化學式通常表示為: $$ Fe_2O_3·xH_2O $$ 實際成分可能包含三氧化二鐵(Fe₂O₃)、氫氧化鐵(Fe(OH)₃)及其脫水産物的混合物。

三、形成機制

  1. 電化學反應:鐵作為陽極失去電子生成Fe²⁺,氧氣和水作為陰極接受電子生成OH⁻
  2. 化學轉化:Fe(OH)₂進一步氧化為Fe(OH)₃,最終脫水形成Fe₂O₃·xH₂O 反應式可簡化為: $$ 4Fe + 3O_2 + 6H_2O rightarrow 4Fe(OH)_3 $$

四、特殊性質

五、實際應用

盡管對金屬有害,但人工制備的鐵氧化物被廣泛應用于:

  1. 磁性材料(硬盤、磁流體)
  2. 顔料(建築塗料、汽車漆)
  3. 催化劑(化工反應)

注:方言中"鐵鏽"又稱"鉎"(如新田官話),此稱謂保留古漢語用法。

網絡擴展解釋二

鐵鏽——一個描述金屬氧化的詞彙

鐵鏽,常用來形容金屬(尤其是鐵)長時間接觸氧氣和水産生的氧化物及其産物。鐵鏽的形成和金屬長時間暴露在潮濕環境中有關,是一種物質的變化。鐵鏽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鐵”和“鏽”。

部首和筆畫

“鐵”字的部首是“钅”,總筆畫數是五畫。“鏽”字的部首是“钅”,總筆畫數是十一畫。

來源和繁體

“鐵鏽”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字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鐵”保持原貌,而“鏽”字則變為「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鐵鏽”這個詞的寫法并不是現在的形式。其原始寫法為「鏽」,在演變的過程中逐漸改為現在的“鐵鏽”字樣。

例句

1. 雨水滲入牆體,使得牆上的鐵件産生了鐵鏽。

2. 這把刀因為長時間未用,上面布滿了硬邦邦的鐵鏽。

組詞、近義詞與反義詞

組詞:鐵鏽色、鐵鏽病、鐵鏽藻。

近義詞:鏽、腐蝕。

反義詞:火花、光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