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周 官名。佐縣鄉長官掌管政令戒禁。《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七年》:“遂伯下大夫 鮑宏 曰:‘我強 齊 弱,我治 齊 亂,何憂不克!但先帝往日屢出 洛陽 ,彼既有備,每有不捷。’” 胡三省 注:“遂伯,蓋髣髴《周官》遂師之職。 杜佑 曰: 周 地官之屬有左、右遂伯,中大夫也。小遂伯則下大夫,每鄉一人。”
“遂伯”是北周時期設置的官職名稱,主要職責為輔助縣鄉級别的行政長官管理政令、執行戒禁等事務。以下是詳細解釋及背景補充:
官職屬性與職責
“遂伯”屬于地方行政體系中的輔佐官職,其職能與《周禮》中的“遂師”有相似之處,負責監督地方政令執行、維護治安等。北周時期沿襲了部分周代官制理念,但根據實際治理需求進行了調整。
等級與設置
根據杜佑的記載,周代地官下設左、右遂伯(中大夫),而北周可能進一步細化,增設“小遂伯”作為下大夫,每鄉配置一人。這說明該官職存在等級劃分,對應不同層級的行政管理。
讀音争議
不同文獻對“遂”的讀音存在差異:部分标注為suí(如),另一部分為suì(如)。這可能源于曆史文獻中多音字的使用差異或版本流傳中的訛變,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曆史實例
《資治通鑒》記載北周遂伯下大夫鮑宏曾參與軍政讨論,提及“我強齊弱”的戰略分析,可見該職位官員可能涉及軍事決策,職能不局限于民政。
“遂伯”是北周對周代官制的繼承與改造,兼具政令執行與地方治理的雙重作用。如需進一步考證,建議查閱《周禮》《通典》等典制類文獻。
“遂伯”是一個漢字詞組,包含兩個字,分别是“遂”和“伯”。選取這個詞進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遂伯”的意思是成功的長輩、過去的前輩、已故的父輩,也可以指古代的社會貴族。
“遂”的部首是辶(走),它有12個筆畫;“伯”的部首是人,它有7個筆畫。
“遂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可能是由于古時候父母對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人的尊稱,也有可能是對過去的前輩表示敬意的稱呼。
“遂伯”的繁體字為“遂伯”。
古時候“遂伯”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是由“遂”和“伯”兩個字組成。
1. 他是我們家的遂伯,因為他在事業上取得了***************。 2. 這位老人是我們村的遂伯,他不僅年長,還是一個非常有經驗的長輩。
遂心、遂願、遂害、伯伯、伯公、伯父
前輩、長輩、父輩、老祖宗
晚輩、後輩、子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