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刻期的意思、刻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刻期的解釋

[on a set date] 克期,在嚴格規定的期限内

詳細解釋

限定日期。刻,通“ 剋 ”。《三國志·魏志·公孫瓒傳》:“遣人與子書,刻期兵至,舉火為應。”《資治通鑒·晉穆帝永和元年》:“ 虎 好獵,晚歲,體重不能跨馬,乃造獵車千乘,刻期校獵。”《儒林外史》第四三回:“他踞了碉樓,以逸待勞,我們倒難以刻期取勝。” 章炳麟 《政聞社社員大會破壞狀》:“ 啟超 説國會議院等事,且曰:今朝廷下詔,刻期立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刻期”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è qī,指在嚴格規定的期限内完成某事,強調時間的限定性和緊迫性。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刻期”意為在明确限定的日期内完成特定任務,常見于正式或軍事語境。該詞與“克期”通用,其中“刻”通“剋”(kè),表示嚴格約束。

2.字源與用法

3.應用場景

4.近義詞

包括“克日”“限期”“期限”等,均表示對時間的明确約束。

5.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文獻中的具體用例,可查閱《三國志》《儒林外史》等原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刻期

刻期是一個漢字詞,由“刂”和“期”兩個部首組成,總共有12畫。刂是刀的意思,期是指時間、時期的意思。刻期的意思是确定一個具體的時間段。

來源

刻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文《詩經·小雅·車轅》:“憂心如惔,不知日之從其□□。”其中的“從其□□”就是刻期的意思。

繁體

在繁體字中,刻期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一些變化,刻期的古字寫法是“匕期”。其中的“匕”就是古代的一種刀形象。

例句

1. 我們決定在下個周末刻期會面。

2. 這個項目的刻期是三個月。

組詞

刻期可以組成一些相關的詞彙,例如:

1. 刻意:特意去做或追求。

2. 刻舟求劍:比喻人的行動已經落後于事情的發展。

3. 定期:規定的時間周期。

近義詞

刻期的近義詞有期限、時間、時期等。

反義詞

刻期的反義詞有無期限、不确定、隨時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