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铙鼓的意思、铙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铙鼓的解釋

(1).樂器中鼓的一種。 唐 時大駕出行,鹵簿鼓吹,有前後兩部,皆有铙鼓十二。又凱旋入京都,行獻俘儀,奏凱樂所有铙吹二部樂中。亦有铙鼓。見《新唐書·儀衛志下》《文獻通考·樂九》《唐六典》:“凡軍鼓之制有三:一曰銅鼓,二曰戰鼓,三曰鐃鼓。”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東蠻》:“歌詩鐃鼓間,以壯我之戎。” 宋 陳鹄 《耆舊續聞》卷四:“﹝ 鄭戩 ﹞置酒高會,旗幟絳野,鐃鼓聒天,虜衆十萬不敢動。”

(2).铙和鼓。泛指打擊的響器。 唐 韓愈 《南海神廟碑》:“鐃鼓嘲轟,高管噭詠。”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金和尚》:“生平不奉一經,持一咒,迹不履寺院,室中亦未嘗蓄鐃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铙鼓”的詞義解釋,綜合曆史文獻和樂器分類,可分為以下兩層含義:

  1. 特指唐代儀仗中的鼓類樂器
    根據《新唐書·儀衛志下》記載,唐代皇帝大駕出行時,鹵簿(儀仗隊)的鼓吹樂分為前後兩部,每部均配備12個铙鼓。此外,在凱旋獻俘儀式中,铙鼓也用于“铙吹二部樂”的演奏中,具有禮儀性和軍事象征意義。這類铙鼓形制較大,屬于打擊樂器中的鼓類,可能帶有金屬裝飾或與铙結合使用。

  2. 泛指打擊響器組合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铙鼓”可拆解為铙(金屬打擊樂器)和鼓(皮革打擊樂器)兩類樂器的合稱,代表古代打擊樂器的組合形式。例如宋代辛棄疾詞中“神鴉社鼓”即通過鼓聲烘托場景氛圍,而提到“鼓钹(铙钹)”的搭配,說明铙與鼓常協同使用于民間慶典或宗教儀式。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铙鼓”一詞較少單獨使用,更多以“铙钹”“鑼鼓”等組合形式出現,需結合具體文獻或語境判斷其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铙鼓的意思

《铙鼓》是指一種傳統樂器,是由銅制的鼓膜和鐵制的鼓架組成。它通常被用于演奏音樂、慶典和舞蹈等活動中,産生響亮的聲音。

拆分部首和筆畫

《铙鼓》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金部,表示與金屬有關。它由17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铙鼓》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樂器的名稱,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鏧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铙鼓》的漢字寫法通常有兩種:「鏧鼓」、「犬鼓」。其中「鏧鼓」是一種較常見的古漢字寫法,用于表示這種樂器。

例句

1. 在慶典上,铙鼓的聲音把整個場地都充滿了喜慶的氣氛。

2. 這個舞蹈表演隊的成員都是專業的鼓手,他們擅長演奏铙鼓。

組詞

铙鼓演奏、铙鼓隊、铙鼓聲、铙鼓音樂、鼓架

近義詞

皮鼓、钹鼓、鑼鼓

反義詞

琴、箫、笛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