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鲛人泣珠的意思、鲛人泣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鲛人泣珠的解釋

典出《洞冥記》:“﹝ 吠勒國 人﹞乘象入海底取寶,宿於鮫人之舍,得淚珠,則鮫所泣之珠也,亦曰泣珠。”後以“鮫人泣珠”謂神話傳說中的鲛人能流出淚珠化作珍珠。《鏡花緣》第二十回:“此地既無城郭,這些婦人都以桑林為居,以桑為食,又能吐絲,倒像鮫人泣珠光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鲛人泣珠是漢語中一個富有神話色彩的典故,其核心含義指鲛人(傳說中的人魚)哭泣時眼淚會化作珍珠。該詞承載着深厚的文化象征意義,常見于古典文學與詩詞意象中。以下從語義、出處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詳解:


一、字面釋義


二、典源考據

  1. 《博物志》(西晉·張華):

    “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此為最早明确記載鲛人泣珠的文獻,奠定典故雛形。

  2. 《述異記》(南朝梁·任昉):

    補充鲛人“泣淚成珠”的細節,并稱其珠可售于市,強化傳說現實關聯。

  3. 詩詞化用:

    唐代李商隱《錦瑟》“滄海月明珠有淚”以鲛人泣珠喻遺恨,賦予其哀婉美學内涵。


三、文化象征

  1. 珍稀與犧牲:

    珍珠象征珍貴,而泣珠過程暗含生命消耗(淚水凝結),隱喻美好事物需付出代價。

  2. 哀婉意象:

    文學中常以“珠淚”并提(如《紅樓夢》黛玉“珠淚暗抛”),将鲛人泣珠與離愁、遺恨關聯。

  3. 報恩母題:

    典故多伴隨鲛人報恩情節(如《博物志》贈珠謝漁夫),體現傳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的倫理觀。


權威參考文獻

  1. 張華《博物志·卷二》,中華書局校注本,2010年。
  2. 任昉《述異記·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1999年。
  3. 李商隱《李義山詩集》,人民文學出版社箋注本,2018年。
  4. 《漢語大詞典》“鲛人”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5. 袁珂《中國神話傳說詞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3年。
  6. 國家圖書館“中華古籍資源庫”:《錦瑟》詩箋注(古籍線上查閱)。

(注:部分古籍原書鍊接需通過權威數據庫訪問,此處提供國家圖書館公開資源入口供延伸研究。)

網絡擴展解釋

“鲛人泣珠”是中國古代神話典故,源于《洞冥記》和《博物志》等典籍的記載,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相關背景:

一、核心含義

  1. 神話原型
    傳說南海有鲛人(半人半魚的生物),哭泣時眼淚會化為珍珠。據《博物志》記載,鲛人寄居陸上人家織絹,臨别時會索要盛器,痛哭後淚珠滿盤贈予主人()。

  2. 文學意象
    該典故常被用于比喻極度悲傷或珍貴的情感表達,如李商隱詩句“滄海月明珠有淚”即化用此意象。此外,鲛人擅織的“淚绡”(精美絲織品)也成為詩詞中珍貴工藝的代稱()。


二、文化延伸

  1. 象征意義

    • 悲傷與饋贈:鲛人泣珠既是離别哀傷的體現,也暗含感恩與回報的寓意(如漁夫救鲛人後獲贈珍珠的故事)()。
    • 長生隱喻:部分傳說提及鲛人淚珠可制長生藥,映射古人對珍稀之物的幻想()。
  2. 文學應用
    唐代張祜、宋代姜夔等詩人常以“珠淚”“波淚”等詞借指女子淚水或海中奇事,賦予其浪漫色彩()。


三、出處辨析


四、現代解讀

成語“鲛人泣珠”現多用于形容極度悲痛或珍貴事物,如文學中“鲛人淚”可喻指藝術家的心血結晶。其奇幻色彩也常見于影視、遊戲等創作()。

如需進一步探究典故的文學演變或曆史考據,可參考《太平禦覽》《鏡花緣》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土重居嘲諧舛訛百出傳緻膠大斂膽大心麤黨正大着作喋聒洞鑒古今發貨分析與綜合伏蟄鈎别挂表顧睇郭索黑風佷用畫命畫月敬仰鸠計拙九子粽絶埃蹻履君命餽問庫局捆闼李廷珪墨泷夫龍煙陸氏莊荒蔑棄墨妝内容烹冰批改貧辛破題兒齊倫情摯肉頭厚睿孝繩迹神經失常失稱瑣智痰盒舚舑土壤外柔内剛文業五湖四海舞台五絃崄絕仙手小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