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achut tower] 一種高約50米的塔形建築,作跳傘訓練用
訓練跳傘用的塔形建築物,高度一般為50米。《花城》1981年第5期:“透過樹梢,能看到遠處的跳傘塔在月光下孤傲地屹立着。”
“跳傘塔”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既指實體建築,也衍生為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用途
跳傘塔是一種高度約50米的塔形建築,專用于跳傘訓練。頂部設有平台,訓練者從高處跳下,通過傘具模拟真實跳傘,幫助掌握空中姿态和着陸技巧。例如成都曾有一座跳傘塔,位于現省體育館附近,是上世紀的地标性訓練設施。
結構特點
通常由鋼架或混凝土建造,塔身穩固且配備安全裝置,以降低訓練風險。
基本含義
比喻冒險或嘗試新事物時需要勇氣和決心,如同從高塔跳傘需克服恐懼。
使用場景
多用于鼓勵他人面對挑戰(如創業、創新),或形容個人突破自我的精神。例如:“攻克這項技術難關就像跳傘塔,需要團隊齊心協力。”
成都跳傘塔作為曆史建築,曾是本地重要景觀,承載着老一輩人的集體記憶,後因城市發展被拆除。
如需進一步了解建築細節或文化背景,可參考詞典條目(如漢典、滬江詞典)或地方曆史資料。
《跳傘塔》是指用于進行跳傘活動的設施。跳傘塔是跳傘運動的基礎設施之一,通常由鋼鐵等材料制成,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專門的平台供跳傘者使用。
跳傘塔的“跳”字是由“足”部和“兆”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2;“傘”字是由“亻”部和“彡”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6;“塔”字是由“土”部和“至”部組成,它的總筆畫數為10。
“跳傘塔”的來源比較直接,是由“跳傘”和“塔”兩個詞組合而成。跳傘作為一項特殊的運動,需要一定高度的設施,而“塔”作為高聳的建築物,正好滿足了這個需求。
跳傘塔的繁體字為「跳傘塔」。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字形通常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跳傘塔》這個詞比較新,所以其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
1. 跳傘塔是跳傘運動必不可少的設施之一。 2. 這座跳傘塔高度達到了200米。
組詞:跳傘、塔樓、塔尖、塔頂、塔身
近義詞:跳傘設施、跳傘台、跳傘平台
反義詞:跳傘場地、無跳傘設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