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鸮炙的意思、鸮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鸮炙的解釋

謂炙鸮鳥為食。《莊子·齊物論》:“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鴞炙。” 成玄英 疏:“鴞,即鵩鳥, 賈誼 之所賦者也。大小如雌鷄,而似斑鳩,青緑色,其肉甚美,堪作羹炙,出 江 南。” 唐 盧照鄰 《釋疾文》:“求時夜兮求鴞炙,何逼迫之如此。” 宋 孔平仲 《子明棋戰》詩:“彎弓既有獲,豈不願鴞炙。”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鸮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結合文獻記載及字義拆解分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鸮炙”指烤鸮鳥為食,其中:

二、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莊子·齊物論》:“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意為“看到雞蛋就想到報曉的公雞,見到彈丸就想到烤鸮肉”,比喻過早謀劃或期望不切實際的結果。唐代盧照鄰、宋代孔平仲等文人均在詩文中引用此典,表達對現實的無奈或對欲望的諷刺。

三、文化背景

  1. 食用傳統:成玄英在《莊子疏》中提到,鸮鳥肉質鮮美,江南地區常将其制成羹或烤肉。
  2. 象征意義:因鸮類鳥在夜間活動且叫聲凄厲,古人多視其為兇兆,“鸮音”亦被借指暴戾之人。

四、現代關聯

需注意,現代鸮形目鳥類(如貓頭鷹)多屬保護動物,獵食行為違法。該詞現僅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無實際食用指向。

如需進一步了解文獻原文或引申典故,可查閱《莊子》相關篇章或漢典釋義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鸮炙》的詞義及來源

《鸮炙》是一個成語,意為烤熟的貓頭鷹。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鸮”,讀音xiāo,意為貓頭鷹;另一部分是“炙”,讀音zhì,意為烤熟。

《鸮炙》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鸮炙》的左邊部首是“鳥”,右邊部首是“火”。共有14個筆畫。

《鸮炙》的繁體字

《鸮炙》的繁體字是「鴞炙」。

《鸮炙》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有時将《鸮炙》簡化為「鳥火」或「鳥火」。

《鸮炙》的例句

他雖然表面上平靜,内心卻像《鸮炙》一樣,痛苦不堪。

與《鸮炙》相關的組詞

鸮炙一詞本身就是一個組詞,沒有其他與之直接相關的組詞。

與《鸮炙》相關的近義詞

與《鸮炙》相近的詞有“烤雞”、“烤鴨”等。

與《鸮炙》相關的反義詞

與《鸮炙》相反的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