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特的意思、伏特的詳細解釋
伏特的解釋
[volt] 米-千克-秒實用制中電位差和電動勢的單位,等于當一安培恒定電流通過一根導線,在這線兩點間耗散功率為一瓦時的電位差,亦即相當于一安培電流通過一歐電阻跨接于電阻之間的電位差
詳細解釋
電壓單位。一安培的電流通過電阻為一歐姆的導線時,導線兩端的電壓是一伏特。這個單位名稱是為紀念 意大利 物理學家 伏特 而命名的。又簡稱“伏”。我國通用交流電的電壓單相為220伏。
詞語分解
- 伏的解釋 伏 ú 趴,臉向下,體前屈:伏卧。伏案讀書。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認錯誤或受到懲罰:伏法。伏輸。伏辯(伏罪的供狀,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龍伏虎。 隱藏:伏兵。埋伏。 農曆劃分夏季最
- 特的解釋 . 不平常的,超出一般的:~殊。~色。~産。~權。~性。~征。~需。~技。~務。~區。~價。~例。~效。 . 單,單一:~為(è )。~設。~地。~惠。~輯。~使。~赦。~約。 . 隻,但
網絡擴展解釋
伏特(Volt,符號為V)是國際單位制(SI)中電壓、電勢差和電動勢的計量單位,以意大利物理學家亞曆山德羅·伏打(Alessandro Volta)命名。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定義與物理意義
- 基本概念:伏特表示兩點之間的電勢差(電壓)。當1庫侖的電荷在電場中從一點移動到另一點時,若做功1焦耳,則這兩點間的電勢差為1伏特。公式表示為:
$$
V = frac{J}{C} quad text{(伏特=焦耳/庫侖)}
$$
- 微觀解釋:電壓是推動電荷在導體中定向移動的“驅動力”,直接影響電流強度(安培)。
2. 常見應用場景
- 家用電路:中國标準電壓為220V,美國為120V,日本為100V。
- 電池:如5號電池約1.5V,手機锂電池約3.7V,汽車蓄電池12V。
- 高壓輸電:遠距離輸電線路可達數十萬伏特以減少能量損耗。
3. 與其他單位的關系
- 基本單位推導:1V = 1kg·m²/(s³·A)(千克·米²/秒³·安培)。
- 換算:1千伏(kV)= 1000V,1毫伏(mV)= 0.001V。
4. 曆史背景
- 亞曆山德羅·伏打:1800年發明“伏打電堆”(最早的化學電池),首次提供持續電流,推動了電學研究。1881年國際電工委員會以他命名電壓單位。
5. 擴展知識
- 電勢與電動勢:電勢描述某點的電能狀态,電動勢特指電源内部非靜電力做功産生的電壓(如電池兩極間)。
- 測量工具:電壓表(并聯在電路中測量)。
若需進一步了解電學單位體系(如安培、歐姆等),可提供補充說明。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隱藏、隱匿”,用于形容事物不容易被察覺或被發現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伏特》的左邊部首是“亻”(從人字旁邊一橫),右邊部首是“弗”(從弓字旁邊疊加兩點)。共有7個筆畫。
來源:
- 《伏特》源自于古代漢字演變而來。它的古代寫法有所不同,但基本含義保持一緻。
繁體:
- 繁體字《伏特》的寫法為「伏特」,部首和基本形狀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古代寫法多種多樣,大緻包括「弗特」、「袱特」、「服特」等。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書法風格下,字形可能會有所變化。
例句:
- 這款手機的伏特功能非常強大,可以在低光環境下拍攝清晰的照片。
組詞:
- 伏特生成、伏特負積、保密伏特、隱匿伏特等。
近義詞:
- 伏藏、隱藏、隱匿。
反義詞:
- 顯露、暴露、顯現。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