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結構的谯樓。《漢書·趙充國傳》:“部曲相保,為塹壘木樵,校聯不絶。” 顔師古 注:“樵與譙同,謂為高樓以望敵也。”參見“ 譙樓 ”。
木樵是漢語中一個較為生僻的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古代文獻與現代詞典進行考釋。根據權威辭書釋義,該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指木質瞭望台或哨樓,多建于城牆或關隘處,用于觀察敵情。《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第4卷,第1243頁)明确記載:
木樵:古代軍中用以瞭望敵情的木制高台。
此類結構常見于戰國至漢代的軍事記載,如《墨子·備城門》中描述守城設施時提及“立竹箭水中,夾木樵以守”,其功能類似後世的“谯樓”。
在部分方言或古籍中,“木樵”為“木橋”的異體寫法。《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1089頁)指出:
樵:通“橋”。如《史記·河渠書》有“山行乘樵”,裴骃集解引徐廣曰:“樵,一作橋。”
故“木樵”可指簡易的木質橋梁,多見于地方志或古建築文獻,如清代《營造法式》注疏中偶見該用法。
現代漢語中,“木樵”一詞已極少使用,僅在研究古代軍事史或建築史時出現。需注意與常見詞“木橋”(木質橋梁)、“樵夫”(砍柴人)區分,避免混淆。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木質結構物,或側重軍事功能,或為橋梁變稱。
參考資料:
“木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與古代軍事防禦建築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木樵”指木結構的谯樓(瞭望塔),用于軍事防禦時觀察敵情。該詞最早見于《漢書·趙充國傳》,原文記載:“部曲相保,為塹壘木樵,校聯不絕。” 顔師古注解稱:“樵與谯同,謂為高樓以望敵也。”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提到“木樵”作為成語形容“缺乏才幹的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詞典或古籍,可能是現代誤用,建議以經典文獻解釋為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原文或漢典網(來源2、4)。
白種人償冤稱歌抽搭床上安床慈笃錯動稻孫的語點見吊辭敵酋東第恩重如山兒啼帖浮塵子幹浄利落幹闼婆給定刿心刳肺古體含春侯洪庇阛阓揮師惠綏蹇人上天家小皆除鏡子眷重浚泉開詞克勉筐貢狂厲狼狽良吉麗觀靈威麗思若木虱目魚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手力錢睡眠豎箜篌攤檔螳螂奮臂天公絮同惡相求讬公行私挽喪完姻文吏無名白杇人無質邪慢屃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