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结构的谯楼。《汉书·赵充国传》:“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絶。” 颜师古 注:“樵与譙同,谓为高楼以望敌也。”参见“ 譙楼 ”。
木樵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现代词典进行考释。根据权威辞书释义,该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指木质瞭望台或哨楼,多建于城墙或关隘处,用于观察敌情。《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版,第4卷,第1243页)明确记载:
木樵: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敌情的木制高台。
此类结构常见于战国至汉代的军事记载,如《墨子·备城门》中描述守城设施时提及“立竹箭水中,夹木樵以守”,其功能类似后世的“谯楼”。
在部分方言或古籍中,“木樵”为“木桥”的异体写法。《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089页)指出:
樵:通“桥”。如《史记·河渠书》有“山行乘樵”,裴骃集解引徐广曰:“樵,一作桥。”
故“木樵”可指简易的木质桥梁,多见于地方志或古建筑文献,如清代《营造法式》注疏中偶见该用法。
现代汉语中,“木樵”一词已极少使用,仅在研究古代军事史或建筑史时出现。需注意与常见词“木桥”(木质桥梁)、“樵夫”(砍柴人)区分,避免混淆。其核心含义始终围绕木质结构物,或侧重军事功能,或为桥梁变称。
参考资料:
“木樵”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主要与古代军事防御建筑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木樵”指木结构的谯楼(瞭望塔),用于军事防御时观察敌情。该词最早见于《汉书·赵充国传》,原文记载:“部曲相保,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 颜师古注解称:“樵与谯同,谓为高楼以望敌也。”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到“木樵”作为成语形容“缺乏才干的人”,但此说法未见于权威词典或古籍,可能是现代误用,建议以经典文献解释为准。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书》原文或汉典网(来源2、4)。
把玩八字没见一撇抃牛碧城鼈行并刀嬖童钵那参言测量标石毚檀粹折丹煇吊形吊影地师东园匠反激飞灾负要拂缀感今惟昔薅锄蹇偃解暑稽缓筋痿抉门军戎鐻枝兰鼓空头宣敕快畅宽衍量体裁衣量子力学柳影花阴梦梓末臣末师谋约慕从孽障片鳞半爪品择擒获亲客求马唐肆驱拂刃创绳纠树类坦挚腾辨铤刺拖腔畏微斡葬五胡鲜凉衔石填海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