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狼狽的意思、狼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狼狽的解釋

(1).二獸名。狽是傳說中一種似狼的野獸。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毛篇》:“或言狼狽是兩物,狽前足絶短,每行常駕兩狼,失狼則不能動,故世言事乖者稱狼狽。”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藝文二》:“如‘自朱耶之狼狽,緻赤子之流離’,不唯赤對朱,耶對子,兼狼狽、流離,乃獸名對鳥名……如此之類,皆為假對。”

(2).喻指惡人。 唐 舒元輿 《坊州按獄》詩:“門牆見狼狽,案牘聞腥臊。”

(3).喻艱難窘迫。《後漢書·任光傳》:“ 更始 二年春, 世祖 自 薊 還,狼狽不知所向,傳聞 信都 獨為 漢 拒 邯鄲 ,即馳赴之。”《三國志·蜀志·馬超傳》:“ 康 故吏民 楊阜 、 姜敍 、 梁寬 、 趙衢 等,合謀擊 超 ……﹝ 超 ﹞進退狼狽,乃奔 漢中 依 張魯 。” 晉 李密 《陳情表》:“臣欲奉詔奔馳,則 劉 病日篤;欲苟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三國演義》第三一回:“ 紹 口吐鮮血不止,嘆曰:‘吾自歷戰數十場,不意今日狼狽至此!’”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十:“他現在感到自己出馬過早,使得處境狼狽,進退不得。”

(4).急速,急忙。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周伯仁 為吏部尚書,在省内夜疾危急。時 刁玄亮 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小損。明旦,報 仲智 , 仲智 狼狽來。始入戶, 刁 下牀對之大泣,説 伯仁 昨危急之狀。”《宋書·後妃傳·文帝袁皇後》:“初,後生 劭 ,自詳視之,馳白 太祖 :‘此兒形貌異常,必破國亡家,不可舉。’便欲殺之。 太祖 狼狽至後殿戶外,手撥幔禁之,乃止。”《隋書·李密傳》:“ 世充 夜潛濟師,詰朝而陣, 密 方覺之,狼狽出戰,於是敗績。” 宋 司馬光 《尚書駕部員外郎司馬府君墓志銘》:“少時家貧,有衣一笥,夜遺火,比家人覺,狼狽救之,笥衣已盡。”

(5).喻互相勾結。 清 黃鈞宰 《金壺浪墨·漕弊》:“﹝鹽漕﹞浮收之原由于旗丁之索加幫費……衛官在 淮 ,奉法惟謹,不率則漕督褫其章服而撲之;及到 江 南,挑米色,促兌期,互為狼狽,又旗丁之羽翼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紳士為平民之公敵》:“蓋政府既利用彼,彼又利用政府,同惡相濟。而又别有彼所利用之人……彼欲為最有權力之紳士,必先利用此兩種人,夫然後上可以狼狽政府,假公濟私,下可以把持社會,淆黑亂白。”

(6).喻互相配合。 梁啟超 《論俄羅斯虛無黨》:“虛無黨之籌款,亦固有術;大率由募集而得者十之一二,由強取而得者十之八6*九……此等手段,必與暗6*殺手段相狼狽,而非泛泛然以口舌煽暴6*動者所能有也。”

(7).猶竭力。《南史·劉歊傳》:“奉母兄以孝悌稱,寝食不離左右。母意有所須,口未及言, 歊 已先知,手自營辦,狼狽供奉。”《英烈傳》第十一回:“卻説 滁陽王 未及半月,偶因驚疑成疾, 太祖 日視湯藥,十分狼狽。”

(8).困頓疲憊貌。《金6*6*梅詞話》第二六回:“可憐這 來旺兒 ,在監中監了半月光景,沒錢使用,弄的身體狼狽,衣服藍縷,沒處投奔。”《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卻説孽龍精既出其井,仍變為 慎郎 ,入于 賈使君 府中。使君見其身體狼狽,舉家大驚,問其緣故。”《說唐》第五五回:“﹝ 蓋世雄 ﹞被 秦叔寶 打了一鐧,背上又痛,身子又十分狼狽……這番一放倒,就睡着了。”

(9).破敝不整貌。《西遊記》第三八回:“彩畫雕欄狼狽,寶妝亭閣攲歪。”

(10).指邋遢。 沉從文 《大小阮》:“他見 小阮 衣着顯得有點狼狽,就問 小阮 到了 北京 多久,住在什麼地方。” 老舍 《駱駝祥子》三:“他也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一切,雖然是那麼破爛狼狽,可是能以相信自己确是還活着呢。”

(11).猶尴尬。 葉聖陶 《未厭集·苦辛》:“新人交拜的時候,幾個伴娘扶着新郎跪起,形相略帶狼狽,象醉人跌交似地。” 沙汀 《祖父的故事·三鬥小麥》:“她們一時被他的反話弄得狼狽起來。” 陳登科 《赤龍與丹鳳》四:“ 黎伥 被罵得狗血噴頭,有口難言;含垢忍辱,蠟黃着臉,狼狽地離開宴席。”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狼狽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狼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láng bèi,主要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形容困頓窘迫的狀态
    指人在困境中表現出的尴尬、窘迫或疲憊不堪的樣子。例如:“大雨突至,他渾身濕透,顯得十分狼狽”。

    • 出處:最早見于《三國志·蜀志·馬超傳》中“進退狼狽”,描述進退兩難的窘境。
  2. 比喻互相勾結(貶義)
    如成語“狼狽為奸”,指壞人合夥作惡。狽是傳說中的獸類,需依附狼才能行動,引申為勾結關系。


二、詳細解析

  1. 詞源與傳說
    據《酉陽雜俎》記載,狽是一種前腿極短的獸類,需趴在狼身上才能移動,因此“狼狽”最初形容兩者互相依賴的狀态,後演變為窘迫或勾結的含義。

  2. 引申含義

    • 困頓疲憊:如“生活狼狽不堪”。
    • 自尊受挫:用于情感或人際沖突中,例如“他在三人關系中狼狽退出”。
    • 急速/慌忙:古漢語中偶見此用法(如“狼狽而逃”),現代較少使用。

三、用法與例句

  1. 典型語境

    • 描述窘境:“面試時忘帶簡曆,場面一度狼狽”。
    • 貶義勾結:“貪官與奸商狼狽為奸,牟取暴利”。
  2.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尴尬、窘迫、困窘、倉皇。
    • 反義詞:從容、鎮定、體面。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搜狗百科)、(360百科)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狼狽》意思及拆分部首和筆畫

《狼狽》是一個常用詞,意思是形容人在困境中或不順利的情況下,舉止或狀态不雅觀、不得體的樣子。

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部首:犬(狗)

筆畫:11畫

《狼狽》來源

《狼狽》一詞源于古代傳說。相傳,狼在狩獵時一旦無法獲得獵物,就會顯得狼狽不堪。因此,人們用這個詞來形容人處于困境中時的窘迫和無助的狀态。

《狼狽》繁體寫法

《狼狽》的繁體寫法為「狼狽」。

《狼狽》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狼狽」的寫法并沒有發生太大變化,仍然是使用現代漢字的「狼狽」。

《狼狽》例句

1. 在考試中忘記帶筆,真是狼狽啊!

2. 由于趕火車,他把自己的包和手機都丢在出租車上,陷入了狼狽的境地。

3. 她在演講中緊張得連續出錯,顯得非常狼狽。

《狼狽》組詞

1. 狼狽不堪

2. 狼狽為奸

3. 狼狽為全

《狼狽》近義詞

1. 尴尬

2. 窘迫

3. 困頓

《狼狽》反義詞

1. 得體

2. 體面

3. 從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