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樹皮。《漢書·晁錯傳》:“ 胡 貉 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周書·王褒傳》:“舒慘殊方,炎涼異節,木皮春厚,桂樹冬榮。” 唐 元結 《舂陵行》:“朝飡是草根,暮食是木皮。” 清 龔自珍 《語錄》:“古無樸字,《説文》木部,樸訓木皮。 鄭 注取樸,雲樸所以撻犯教者,蓋古人止用木皮撻人,以為教學之刑,其物即名之曰樸。”
木皮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兩個核心義項:
指樹木外層的粗糙表皮,即通常所說的“樹皮”。該釋義源于古代文獻對木材構造的直觀描述,如《說文解字》提及“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皮,剝取獸革者謂之皮”,引申為植物表層組織。在《齊民要術》中亦有“伐木必以木皮識别其性”的記載,強調木皮作為木材天然保護層的特性。
例句:
“古匠人制器,常留木皮以存天然紋路。”
特指未經加工的簡牍或木片,常見于秦漢文獻。如《後漢書·蔡倫傳》載“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缣帛者謂之為紙……亦有削木為皮,謂之木牍”,此處“木皮”即指書寫用的木片。此義項凸顯古代文字載體的物質形态,與“竹簡”“帛書”并列。
例句:
“漢墓出土木皮,所刻律令猶可辨識。”
“木皮”在方言中偶作“樹皮”的别稱(如《本草綱目》提及“榆木皮入藥”),但現代漢語以“樹皮”為通用詞,而“木皮”多用于曆史文獻或專業語境。
權威參考來源:
“木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木皮是一種木質裝飾材料,又稱單闆或薄木(英文:Veneer),指通過切割工藝制成的薄片狀木質飾面材料。其特點包括:
指樹皮或形容人性格木讷:
提示:若需了解木皮的具體加工工藝或裝飾案例,中的行業分析。
白麻子白獸門保育悲夫本賞飙斿伯舅捕快敞開長夜國車釭成童除服催頭單行牴啎負期鈎排行不逾方鴻運徽稱火桶江調見獵心喜健身房鑒團醮婦集成電路機斷靜悄金花土金沙銀汞距逆廉空旅飲米粃鳴榔南北選女古偏門評吊傾輸七十鳥趨承上紙霜女稅務員,稅務官說不了私殊孫心沓藹太平策抟沙枉賊烏柳無為化鮮虞黠胥洗發析律貳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