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米粃的意思、米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米粃的解釋

米之細糠。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四·米粃》:“糠,諸粟穀之殻也。其近米之細者為米粃。”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米粃(mǐ bǐ)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指谷物籽粒中不飽滿或空癟的部分,現代漢語中更常用“秕子”“癟谷”等詞替代。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解析

  1. 米:泛指去殼後的谷物籽粒,如稻米、粟米等。
  2. 粃:通“秕”,本義為谷物中空癟、不飽滿的子實。《說文解字》釋“秕”為“不成粟也”,即未成熟的谷粒。

二、詞義内涵

三、文獻例證

  1. 古代農書:

    《齊民要術·種谷》記載:“熟速刈,幹速積……将種前二十許日,開出水浄淘,即曬令燥,種之。浮者不去,秋則生稗;秕者不去,則畝收十斛。”此處“秕”即指米粃,強調選種時需剔除空粒。

  2. 文學作品:

    白居易《寓意詩》:“糠粃任揚簸,稊稗易生繁。”以“糠粃”喻無價值之物。

四、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米粃”一詞已罕用,多被“秕子”“癟谷”替代,但仍在方言(如吳語、閩語)及農學文獻中保留。其文化意義則見于成語“塵垢秕糠”(比喻瑣碎無用的事物)。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粃”同“秕”,釋為“中空或不飽滿的谷粒”。
  2. 《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秕子”詞條釋義為“空的或不飽滿的子粒”。
  3. 《齊民要術譯注》(缪啟愉校釋,上海古籍出版社)卷一種谷第三。
  4. 《莊子集釋》(中華書局,郭慶藩輯)内篇·逍遙遊。

網絡擴展解釋

“米粃”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2.語言特征

3.用途與特性

4.延伸說明

“米粃”是古代對細糠的專稱,兼具生活實用和藥用功能,其定義與用途在《本草綱目》等古籍中有明确記載。如需更詳細内容,可參考來源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裱軸避株鳥不獲命財帛殘穢拆梢長生牌位楚練大智若愚玷翳發句風池佛閣撫念剛鲠高高興興鈎金光豔漢津黑幕讙咍呼嚎昏逾加點建極奸險焦糊嗟虞墩計費蹐門經丘尋壑酒望子記序嘅歎類志聯續林野柳亸花嬌漏兜廬山真面買燈茻然冒襲墨闆拟象瓊島奇癖撒賴蛇鼠橫行石菑霜電似動現象酸號鲐顔貪婬特此顯附校令鞋口心比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