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童的意思、成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童的解釋

(1).年齡稍大的兒童。或謂八歲以上,或謂十五歲以上,說法不一。《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範甯 注:“成童,八歲以上。”《禮記·内則》:“成童,舞象,學射禦。” 鄭玄 注:“成童,十五以上。”《後漢書·李固傳》:“ 固 弟子 汝南 郭亮 ,年始成童,遊學 洛陽 。” 李賢 注:“成童,年十五也。” 明 危素 《文獻黃公神道碑》:“比成童,不妄出門,能備誦《書》《詩》。”

(2).引申指神童。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篇:“﹝ 張博山 ﹞少有成童之目,九齡作《梅花賦》驚其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成童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年齡指向和文化内涵的古語詞,主要含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指古代男子達到特定年齡階段,開始具備接受正式教育或參與禮儀活動的資格。其年齡界定存在兩種主流說法:

  1. 八歲說:據《穀梁傳·昭公十九年》注疏載:“成童,八歲以上”,認為八歲是兒童脫離幼年、進入學習階段的起點 。
  2. 十五歲說:更主流的觀點出自《禮記·内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禦”。鄭玄注明确“成童,十五以上”,标志少年可習武藝并參與冠禮準備 。

二、文化意義

“成童”在古代禮制中具有儀式性意義:

三、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穀梁傳》,漢代起成為固定稱謂。唐代經學家孔穎達在《禮記正義》中強調:“成童者,以成人為名,明其将責以成人之事也”,凸顯其社會角色轉變的内涵 。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成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年齡較大的兒童,通常處于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這一概念不僅強調年齡增長,更注重身心成熟的過程,包括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提升。


二、年齡界定

古代文獻對“成童”的具體年齡存在兩種主流說法:

  1. 八歲以上
    源自《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範甯注:“成童,八歲以上。”。
  2. 十五歲以上
    《禮記·内則》鄭玄注提出“成童,十五以上”,《後漢書》等文獻也沿用此說。

三、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将“成童”引申為天賦異禀的神童。例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提到張博山“少有成童之目,九齡作《梅花賦》驚其師”。


四、使用場景

  1. 教育領域
    古代用于描述開始系統學習禮儀、射禦等技能的階段,如《禮記》載“成童,舞象,學射禦”。
  2. 文學表達
    現代多用于比喻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成長過程,或形容早慧之人。

“成童”的核心内涵是年齡與心智的雙重成熟,具體年齡因文獻而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穀梁傳》《禮記》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生百足不僵抱愁璧帛嘲風詠月呈教逞酒癡思妄想敕旨踔善催租瘢獨吉讀命铎舌風湖子鳳跱龍拏覆亡無日幹罷躬自菲薄觀者雲集鼓柝酣淫蒿棘嗥啕紅殷殷黃頭奚花韻撝謙踐居家奴嫁殇畿兵斤墨寄韻舉火軍官局碎空窦饋運勑命瘣隤理折鸾氛髦儁那落迦牛山下涕蓬矢棄骸窮年累月日晡柔柯上聯山經十八般武藝拖逗土雜肥微謀畏縮不前五倉詳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