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成童的意思、成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成童的解釋

(1).年齡稍大的兒童。或謂八歲以上,或謂十五歲以上,說法不一。《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範甯 注:“成童,八歲以上。”《禮記·内則》:“成童,舞象,學射禦。” 鄭玄 注:“成童,十五以上。”《後漢書·李固傳》:“ 固 弟子 汝南 郭亮 ,年始成童,遊學 洛陽 。” 李賢 注:“成童,年十五也。” 明 危素 《文獻黃公神道碑》:“比成童,不妄出門,能備誦《書》《詩》。”

(2).引申指神童。 魯迅 《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篇:“﹝ 張博山 ﹞少有成童之目,九齡作《梅花賦》驚其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成童”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存在差異,以下是綜合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年齡較大的兒童,通常處于從童年向成年過渡的階段。這一概念不僅強調年齡增長,更注重身心成熟的過程,包括思維能力和行為能力的提升。


二、年齡界定

古代文獻對“成童”的具體年齡存在兩種主流說法:

  1. 八歲以上
    源自《穀梁傳·昭公十九年》範甯注:“成童,八歲以上。”。
  2. 十五歲以上
    《禮記·内則》鄭玄注提出“成童,十五以上”,《後漢書》等文獻也沿用此說。

三、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将“成童”引申為天賦異禀的神童。例如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提到張博山“少有成童之目,九齡作《梅花賦》驚其師”。


四、使用場景

  1. 教育領域
    古代用于描述開始系統學習禮儀、射禦等技能的階段,如《禮記》載“成童,舞象,學射禦”。
  2. 文學表達
    現代多用于比喻兒童向成人過渡的成長過程,或形容早慧之人。

“成童”的核心内涵是年齡與心智的雙重成熟,具體年齡因文獻而異,需結合上下文理解。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例證,可參考《穀梁傳》《禮記》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成童》是一個描述兒童長大成人的詞彙。它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是“成”字,部首是“戈”,總共有四畫;第二個部分是“童”字,部首是“立”,總共有十畫。整個詞彙的意思是兒童成為成年人。 《成童》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寫法。在繁體字中,部分漢字會有一些變化。《成童》的繁體寫法是「成侗」,其中的“童”字寫作「侗」。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意義相同。 例句: 1. 我弟弟已經長大成童了,現在開始負責自己的生活。 2. 他們一起經曆了許多冒險,這使他們更加成童。 一些與《成童》相關的組詞有: 1. 成年人 -已經長大成人的人。 2. 成長 -兒童逐漸長大成人的過程。 3. 童年 -兒童階段的年齡和時期。 4. 童心 -兒童純真、天真的心态。 與《成童》意思相反或相對的詞有: 1. 幼童 -指年紀較小的兒童。 2. 未成年 -指年齡尚未達到法定成年标準的人。 3. 童稚 -幼稚、不成熟的狀态。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