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缽龍的意思、缽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缽龍的解釋

缽中之龍。事本 北魏 崔鴻 《十六國春秋·前秦·僧涉》:“ 僧涉 (一作 沙公 )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龍。每旱, 堅 常使之呪龍。俄而龍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缽龍”是一個具有宗教和神話色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缽龍”指缽中之龍,源自北魏時期的曆史典故。據《十六國春秋·前秦·僧涉》記載,西域僧人僧涉(或稱沙公)掌握秘術,能通過咒語召喚神龍至缽中,以此實現祈雨求福的目的。

二、典故來源

北魏崔鴻的文獻中提到,前秦君主苻堅每逢幹旱,便請僧涉施法。僧人念咒後,神龍會降入缽中,隨即天降大雨。這一故事體現了佛教法術與中國古代祈雨文化的結合。

三、字義拆分

  1. 缽:佛教僧侶使用的食器,材質多為陶、金屬等,象征宗教儀軌。
  2. 龍: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司掌雲雨,具有祥瑞和帝王象征意義。

四、文化意義

該詞反映了佛教傳入中國後,與本土神話的融合現象。僧人通過法器“缽”操控神龍降雨,既體現佛教神通,又暗含對農耕社會需求的呼應。

補充說明

此典故多見于古籍,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宗教與民俗關系時具有典型意義。相關詩句可見于古代文獻,如“俄而龍便下缽中”等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缽龍

缽龍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于形容某種特定的傳統音樂樂器。它由“缽”和“龍”兩個字組成,意思是用于制作音樂的龍形器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缽(金字旁/8畫),龍(龍字頭/16畫)。

來源:缽龍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禹貢》中,描述了古代缽龍樂器的形狀和使用方式。

繁體:錘龍

古時候漢字寫法:钹龍

例句:他在表演藝術節上用一隻缽龍演奏出激昂的樂曲。

組詞:缽子、缽盆、龍形、龍頭

近義詞:钹(又稱铙钹)

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決定。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