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褒慰”。旌表撫慰;表揚安慰。 唐 司空圖 《華帥許國公德政碑》:“唯申孝思,自置精舍,有詔褒慰,仍賜‘陟屺’為名。”《新唐書·尹思貞傳》:“會 契丹 孫萬榮 亂, 朔方 震驚, 思貞 循撫境内,獨無擾。 武後 璽書褒慰。”《資治通鑒·唐憲宗元和三年》:“辛亥,禦史中丞 盧坦 奏彈前 山南西道 節度使 柳晟 、前 浙東 觀察使 閻濟美 違赦進奉。上召 坦 褒慰之,曰:‘朕已釋其罪,不可失信。’”
襃慰(bāo wèi)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彙,現多寫作“褒慰”,指通過褒獎、嘉許的方式給予安慰或勉勵,常用于對他人功績、德行或遭遇的肯定與撫慰。以下是詳細釋義:
字形結構
二字組合強調以褒揚之言安撫人心。
核心詞義
指對有功績、德行或遭遇困境者給予公開贊揚,以達到寬慰、鼓勵的目的。如《後漢書·班固傳》載:“襃慰功臣,顯揚忠烈。”
帝王诏令
古代帝王常以“襃慰”表彰忠臣或撫恤遺屬。例如:
《宋史·職官志》:“凡将士戰殁,遣使襃慰其家,賜以金帛。”
(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版)
文人書儀
唐宋文人書信中用以表達對友人的嘉勉。如蘇轼《答李端叔書》:“蒙手書襃慰,愧荷深矣。”
(參考:《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現代漢語中,“褒慰”一詞雖不常用,但“褒獎”“慰勉”等近義詞仍保留其核心含義,多用于正式文書或曆史語境,強調通過肯定性評價實現情感撫慰。
《漢語大詞典》
“襃慰:褒獎慰勞。”(第12卷,第387頁)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年版)
《辭源》
“以嘉言安撫,表彰功績以慰其心。”(修訂本,第1562頁)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5年版)
注:因“襃慰”為古語詞,現代文獻用例較少,釋義主要依據權威辭書及經典古籍。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字典》或《故訓彙纂》。
“襃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襃慰”讀作bāo wèi,是“褒慰”的異體寫法()。其核心含義包含兩層:
該詞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例如:
部分詞典将其歸類為形容詞(如查字典),但實際應用中更常見作動詞,強調“通過表揚實現安慰”的行為()。需注意,現代漢語中“褒慰”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文或特定文體中。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辭書。
艾發衰容拜殿骖仆塵羹塗飯饬脩綽掃撮引大義滅親颠衣到裳雕潤彫弱雕楹碧檻第功定性笃序惡笄防禦州法源寺飛棧撫景腹熱腸荒宮妾功緒號外黑日鴻典懷瑾虎而冠護國寺彙印火中蓮奬譽驚吓既是酒器诳具遼患理古溜瞅媽媽論兒馬歇爾計劃明鮮密人母氣千裡莼羹遣信趨詳入心撒對三寸弱翰三清三頭兩面射鞲蔬粝邰棄痛煞煞偷光無令污俗仙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