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取勘的意思、取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取勘的解釋

(1).審理。 宋 孔平仲 《孔氏談苑》卷二:“ 葉康直 為轉運使,以糧草不辦……明日早,劄子至, 葉康直 枷項送 渭州 取勘。”《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四年》:“帝以 張天説 所進書立意狂妄,詆訕先帝,送 開封府 取勘。”

(2).猶查核。《元典章·兵部三·給驿》:“﹝官員﹞到任之後,不幸病故,抛下家屬……仰所在官司取勘,見數應付元去鋪馬車船,仍給行糧,遞送還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取勘”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ǔ kān,其含義可以從以下兩方面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審理案件
    指對案件或争議進行審查、處理,強調審慎态度。例如在宋代司法中,官員因失職被送交審查時,會用“取勘”表示正式審理流程。
    例:《孔氏談苑》記載,葉康直因糧草籌備不力,被“枷項送渭州取勘”

  2. 查核、核實
    指對事務或數據進行詳細考察與驗證,常見于行政文書。例如元代規定官員去世後,需由官府核查家屬情況并安排返鄉。
    例:《元典章》提到“仰所在官司取勘,見數應付元去鋪馬車船”

二、構詞解析

三、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司法、行政文書,現代漢語中較少見,可借指需嚴謹對待的事務。例如:“處理此類糾紛需取勘事實,避免草率結論。”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用例及字義分析,如需更多文獻例證可參考《續資治通鑒》《元典章》等史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取勘

《取勘》是一個漢字詞,具有多個含義和用法。它的部首分别是“取”和“勘”,分别表示“拿取”和“查驗”。根據筆畫順序,共有11劃。

來源和繁體

《取勘》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在現代漢字中也存在繁體字形式,即「取勘」。繁體字形式保留了原始漢字書寫時的一些特征和筆畫結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取勘」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古時候的漢字更加簡潔,例如,「取」可能被寫成兩劃的「千」,而「勘」可能被寫成兩劃的「力」。這些變化是漢字演變過程中的一部分。

例句

以下是一些使用「取勘」一詞的例句:

1. 他負責取勘那些與案件相關的證據。

2. 警察來到現場取勘調查。

3. 經過取勘,他們成功找到了兇手。

組詞

與「取勘」相關的一些組詞包括:

1. 取證:指在案件調查中獲取證據。

2. 勘察:指對場地或現場進行詳細的調查和考察。

3. 勘驗:指對現場進行查驗和審查。

近義詞和反義詞

「取勘」的近義詞是「抓取」,即拿取。反義詞可以是「釋放」,表示放開或釋放某種事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