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钵龙的意思、钵龙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钵龙的解释

钵中之龙。事本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 僧涉 (一作 沙公 )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 坚 常使之呪龙。俄而龙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钵龙”是一个具有宗教和神话色彩的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钵龙”指钵中之龙,源自北魏时期的历史典故。据《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记载,西域僧人僧涉(或称沙公)掌握秘术,能通过咒语召唤神龙至钵中,以此实现祈雨求福的目的。

二、典故来源

北魏崔鸿的文献中提到,前秦君主苻坚每逢干旱,便请僧涉施法。僧人念咒后,神龙会降入钵中,随即天降大雨。这一故事体现了佛教法术与中国古代祈雨文化的结合。

三、字义拆分

  1. 钵:佛教僧侣使用的食器,材质多为陶、金属等,象征宗教仪轨。
  2. 龙: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司掌云雨,具有祥瑞和帝王象征意义。

四、文化意义

该词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神话的融合现象。僧人通过法器“钵”操控神龙降雨,既体现佛教神通,又暗含对农耕社会需求的呼应。

补充说明

此典故多见于古籍,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研究宗教与民俗关系时具有典型意义。相关诗句可见于古代文献,如“俄而龙便下钵中”等描述。

网络扩展解释二

钵龙

钵龙是一个汉字词语,常用于形容某种特定的传统音乐乐器。它由“钵”和“龙”两个字组成,意思是用于制作音乐的龙形器具。

拆分部首和笔画:钵(金字旁/8画),龙(龙字头/16画)。

来源:钵龙一词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禹贡》中,描述了古代钵龙乐器的形状和使用方式。

繁体:錘龍

古时候汉字写法:钹龍

例句:他在表演艺术节上用一只钵龙演奏出激昂的乐曲。

组词:钵子、钵盆、龙形、龙头

近义词:钹(又称铙钹)

反义词:没有明确的反义词,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