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柏林寺的意思、柏林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柏林寺的解釋

(1).古寺名。在 河北省 趙縣 城内。始建于 漢 末。 隋 唐 年間為 觀音院 , 金 元 時期改為 柏林禅院 。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畫,相傳為 吳道子 真迹。 清 梁清标 《柏林寺觀吳道子畫水》詩:“ 柏林 畫水已千秋,白日縱橫滄海流。”

(2). 北京 著名古寺之一。在 北京 東城區東北角。建于 元 至正 七年(公元1347年), 明 清 兩代均有修葺和增建, 清 康熙帝 曾題額“萬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龍藏》經版,是我國釋藏中現存的唯一木刻經版。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柏林寺是中國佛教寺院名稱,現存最著名的是位于北京市東城區雍和宮大街的柏林寺。該寺始建于元代至正七年(1347年),明代正統十二年(1447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由胤禛主持擴建,為北京八大寺廟之一。寺院坐北朝南,現存建築包括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維摩閣等,其中大雄寶殿采用庑殿頂規制,體現清代官式建築特征。寺内曾保存清雍正年間刊刻的《龍藏經》木刻經闆七萬餘塊,是現存最完整的漢文大藏經雕版,現藏于國家圖書館古籍館(來源:國家圖書館官網)。

柏林寺在佛教傳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建築群現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來源:北京市文物局官網)。寺院名稱源自梵語,原指"修行者聚居的園林",後特指供奉佛像、舉行法事的宗教場所。該寺在明清兩代均為皇家重點修繕的寺院,康熙帝曾題寫"萬古柏林"匾額(來源:《北京佛教史》)。當代柏林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的同時,也承擔着佛教文化研究與文物保護功能(來源:中國佛教協會官網)。

網絡擴展解釋

柏林寺是中國兩處著名佛教寺廟的名稱,分别位于河北省趙縣和北京市東城區,具體解釋如下:

一、河北趙縣柏林寺

  1. 曆史沿革
    始建于東漢建安年間(196-220年),初名觀音院,曆經宋、金、元等朝代更名,元代定名柏林禅寺。唐代玄奘法師曾在此研習《成寶論》,晚唐禅宗高僧趙州從谂禅師在此弘法40年,形成“趙州門風”,以“吃茶去”等公案聞名。

  2. 文化地位
    作為禅宗重要祖庭,曾為律宗道場,金元時期革律為禅,明清時期成為地方佛教管理中心。1988年由淨慧老和尚主持複興,現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二、北京東城柏林寺

  1. 建築與曆史
    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明清多次重修,康熙帝題額“萬古柏林”,屬北京八大寺廟之一。現存清代建築群,坐北朝南,分三路五進院落,保存唯一木刻《龍藏》經版。

  2. 保護與現狀
    2006年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曾為北京圖書館善本館,現為文化管理單位使用。


三、其他相關釋義

如需更詳細曆史事件或建築特色,可參考來源網頁(如中國宗教學術網、北京市文物局等)。

别人正在浏覽...

敝國镔芬筆洗不歸超類絕倫誠恪騁逸舂槁觸瑟代遷電告帝宮凍瘃洞燭恩幸法藍絨犯得上發饷撫結篙橹攻關官牛晷候黃陳歡幸頮沐穢釁胡僧講讓減退解心舊楮菌蟪慷慨激昂匡裨良策凓冽臝裎蠻箋象管茂美鳴鈴蒲弋清廟邱阜氣誼拳民日哺商受善毀石留黃受誓跳天同牀頭稍自領緯俗霧疊響冷冷祥煙笑散小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