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蠻箋象管的意思、蠻箋象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蠻箋象管的解釋

高麗 或 蜀 地所産的紙與象牙管的筆。泛指名貴的紙筆。 五代 劉兼 《春宴河亭》詩:“蠻箋象管休凝思,且放春心入醉鄉。”亦作“ 蠻牋象管 ”。 唐 羅隱 《清溪江令公宅》詩:“蠻牋象管夜深時,曾賦 陳 宮第一詩。” 宋 李彭老 《踏莎行·題草窗十拟後》詞:“蠻牋象管寫新聲,幾番曾試瓊壺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蠻箋象管”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歸納如下:

一、基本解釋

指高麗(今朝鮮半島)或蜀地(今四川)所産的名貴紙張與象牙筆管的毛筆,泛指珍貴的書寫工具。

二、詞源與用法

  1. 詞義構成:
    • 蠻箋:古代稱蜀地或高麗産的優質紙張(“蠻”是對南方或異域的非正式稱呼)。
    • 象管:以象牙為筆杆的毛筆,象征材質珍貴。
  2. 文學出處:
    • 唐代羅隱《清溪江令公宅》提到“蠻牋象管夜深時”,描寫深夜用名貴紙筆創作的情景。
    • 五代劉兼《春宴河亭》中“蠻箋象管休凝思”則借紙筆表達詩酒放達之意。

三、其他說明

四、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語境,描述文人雅士的精緻書寫工具,或借物喻指才情。例如:“他鋪開蠻箋象管,揮毫寫下傳世詩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蠻箋象管》的意思

《蠻箋象管》是一種漢字詞語,它指的是古代用來記錄事務的符號或标識。它的意思是粗糙的筆迹、草率的記錄或潦草的文字。通常用來形容書寫不工整、字迹潦草的紙張或标籤。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蠻箋象管》的字由“蠻”、“箋”、“象”、“管”四個部分組成。

其中,“蠻”字的部首是“虍”,總共有10畫;

“箋”字的部首是“竹”,總共有10畫;

“象”字的部首是“豕”,總共有12畫;

“管”字的部首是“竹”,總共有14畫。

來源和繁體

《蠻箋象管》這個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可以推測與古代文化有關。在古代文化中,紙張和書寫非常重要,而紙張和字迹的質量不一定都非常好,因此人們可能使用《蠻箋象管》這個詞來形容一些粗糙的文字記錄。

在繁體字中,拆分部首和字形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蠻箋象管》這個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沒有太大的變化。

例句

1. 他的書法太差了,寫字就像蠻箋象管一樣。

2. 這份文件上的字迹很潦草,像是用蠻箋象管寫的。

3. 學生們寫作業的速度很快,但字迹卻像蠻箋象管一樣難以辨認。

組詞

1. 筆迹潦草

2. 文字草率

3. 紙張粗糙

4. 記錄事務

近義詞

1. 潦草

2. 草率

3. 糟糕

4. 不工整

反義詞

1. 工整

2. 美觀

3. 好字迹

4. 清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