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交申時而食。指申時。《史記·呂太後本紀》:“日餔時,遂擊 産 , 産 走。”
“日哺”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時間概念
指“申時”,即古代時辰劃分中的下午3點至5點,源自“日交申時而食”的描述。這一用法在《史記·呂太後本紀》中有明确記載:“日餔時,遂擊産,産走。”。
生活需求象征
字面由“日”(每天)和“哺”(進食)組成,引申為“日常飲食的必需性”,強調吃飯是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
古代計時關聯
古代将一天分為十二時辰,“申時”對應現代15:00-17:00。古人習慣在此時段進餐,故“哺”也代指傍晚的飲食,如“哺食”(晚餐)。
文學與曆史用例
除《史記》外,古詩文中常以“日哺”暗喻民生基礎,例如詩句“日日哺不息”,或成語“含哺鼓腹”(形容太平盛世百姓安樂)。
如需進一步探究曆史文獻中的具體用法,可參考《史記》等典籍。
《日哺》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用陽光照射乳房,促進乳汁分泌。
《日哺》的部首是日(rì),筆畫數為10畫。
《日哺》為現代漢字詞語,沒有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日哺》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基本上保持與現代字形相似。
1. 媽媽每天堅持《日哺》,寶寶才能得到充足的乳汁。
2. 孕婦應該注意飲食健康,同時也要注意《日哺》的頻率。
沒有相關的組詞。
沒有明确的近義詞。
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