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恪的意思、誠恪的詳細解釋
誠恪的解釋
忠誠恭敬;真誠嚴肅。《明史·貴州土司傳·貴陽》:“帝曰:‘ 安的 居 水西 ,最為誠恪。’命禮部厚賞其使。”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躡履修起居,小心見誠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辛亥灤州兵變記》:“ 白 為人誠恪博洽。”
詞語分解
- 誠的解釋 誠 (誠) é 真心:誠懇。誠樸。誠實。誠摯。忠誠。心悅誠服。 實在,的确:誠然。誠有此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恪的解釋 恪 è 恭敬,謹慎:恪遵。恪守。恪慎。 筆畫數:; 部首:忄;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誠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分解和整體釋義兩個層面理解,具有鮮明的文言色彩和莊重感。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的詳細解釋:
-
字義分解:
- 誠(誠): 本義指真實、不虛僞,引申為真心實意、忠誠專一。《說文解字》釋為“信也”,即言語真實、守信用。在“誠恪”中,“誠”側重内心的真誠、忠實。
- 恪: 本義指恭敬、謹慎。《說文解字》釋為“敬也”。引申為嚴格遵守、恭謹奉行。在“誠恪”中,“恪”側重外在行為的恭敬、謹慎、一絲不苟。
-
整體釋義:
- 核心含義: “誠恪”意指内心真誠忠實,行為恭敬謹慎。它強調的是一種由内而外的态度,即内心懷着真摯的誠意,并在言行舉止上表現出高度的恭敬和嚴謹。
- 具體内涵:
- 忠誠恭敬: 常用于形容對上級、長輩、職責或信仰所持有的忠誠不二、畢恭畢敬的态度。例如:“臣子對君父當以誠恪事之。”
- 真誠嚴謹: 指待人接物或處理事務時,發自内心的真誠,并輔以嚴謹、審慎的作風。例如:“他以誠恪之心待人,深得信任。”
- 恭謹奉行: 強調在履行義務、執行命令時,不僅态度真誠,而且行動上恭敬謹慎,不敢有絲毫懈怠或馬虎。例如:“誠恪職守,夙夜匪懈。”
-
用法特點:
- 語體色彩: “誠恪”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書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不高,常見于古典文獻、曆史叙述或莊重場合的書面表達中。
- 搭配對象: 常與“事”(侍奉)、“奉”(奉行)、“守”(恪守)等動詞搭配,如“誠恪事上”、“誠恪奉職”、“誠恪守禮”。其對象多為需要高度尊崇和認真對待的人(君主、父母、師長)或事物(職責、禮法、信仰)。
“誠恪”一詞融合了内心的“誠”(真誠、忠實)與外在的“恪”(恭敬、謹慎),用以形容一種由内而外、表裡如一的忠誠恭敬、真誠嚴謹的态度和行為。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道德修養和行為規範的高度要求。
參考來源:
- 釋義核心依據《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對“誠”和“恪”的條目解釋及合成詞義推導。
- 字源及本義參考《說文解字》(許慎著,中華書局出版的各種校注本)對“誠”與“恪”的訓釋。
- 用法特點分析參考了《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工具書對相關詞彙的釋義和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
“誠恪”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chéng kè,其核心含義是忠誠恭敬、真誠嚴肅,強調言行一緻、恪守原則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義構成
- “誠”:指真實、真誠,強調内心的坦率與無欺。
- “恪”:指謹慎遵守、恭敬奉行,體現對原則或職責的堅守。
- 組合後,“誠恪”形容人内外一緻,既真誠待人,又嚴守規範。
2.應用場景
- 個人品德:常用于描述人誠實守信、不虛僞的品格,如“為人誠恪,深得信任”。
- 工作态度:指對待職責嚴肅認真,如“恪守職業操守,誠恪盡責”。
- 曆史文獻:如《明史》記載明太祖評價安的“最為誠恪”,體現對臣子忠誠的肯定。
3.延伸意義
- 在近代文獻中,該詞也用于褒揚兼具誠信與學識的人,如“誠恪博洽”(既真誠又博學)。
4.近義詞與關聯詞
- 近義詞:誠信、忠恪、嚴謹。
- 反義詞:虛僞、輕浮、敷衍。
若需進一步了解曆史用例或具體語境,可參考《明史》或清代詩詞(如吳偉業《哭志衍》)。
别人正在浏覽...
暗飾敗法亂紀白皂抱怨不差累黍常惺惺産後熱蟲蝗麤魯打髀殖等差數列敵僞非金屬礦床豐佚跗注甘分高風歌行貫衆寒粥好歹賀書環渎胡嘲隳颠夾幕剪刀頰渦集餐勁升舊人匡剌落膘密密寂寂鳴聒僶俛内三郎旁貸強族起冠傾波清利阙角三箭定天山甚長基線幹涉儀市賦疏内私業算術平均數碎骨粉屍太子洗馬同化作用文房四藝鼯鼬誣指蝦蟇柝蝦蟇衣喜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