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镆铘的意思、镆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镆铘的解釋

[name of a legendary sword] 古代寶劍名

不期乎镆铘。——《呂氏春秋·察今》

詳細解釋

亦作“ 鏌邪 ”。亦作“ 鏌釾 ”。即莫邪。劍、戟之屬。常指利劍。或謂 春秋 吳 莫邪 善鑄劍,故稱。《莊子·大宗師》:“今之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鋣’,大冶必以為不祥之金。” 成玄英 疏:“鏌鋣,古之良劍名也。昔 吳 人 幹将 為 吳王 造劍,妻名 鏌鋣 ,因名雄劍曰幹将,雌劍曰鏌鋣。” 唐 楊宇 《贈舍弟》詩:“袖裡鏌鋣光似水,丈夫不合等閒休。” 碧野 《江漢行·紀南故城》:“這是幹将?這是鏌鋣?這寶劍使人想起古代英雄為國征戰的忠勇。”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镆铘”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與曆史傳說相關,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镆铘(mò yé)是“莫邪”的異體寫法,指古代傳說中的寶劍名,常與“幹将”并稱,代表一對雌雄雙劍。相傳為春秋時期吳國鑄劍師幹将、莫邪夫婦所鑄,雄劍名“幹将”,雌劍名“莫邪”。

  2. 來源與傳說
    據《莊子·大宗師》記載,镆铘劍的鑄造帶有神話色彩。例如,冶煉金屬時,金屬“踴躍”自稱将成為镆铘劍,暗示其非凡品質。成玄英注疏提到,莫邪是幹将之妻,兩人共同鑄劍,因獻劍遭遇不測,雙劍遂成後世名器象征。

  3. 文獻與用法
    該詞在古籍中多用于比喻鋒利兵器或傑出才能,如:“今之大冶鑄金,金踴躍曰‘我且必為鏌鋣’”(《莊子》),以拟人化手法強調劍的珍貴。其他寫法如“鏌邪”“鏌釾”等,均指向同一典故。

  4. 文化意義
    “幹将镆铘”已成為中國文化中象征忠誠、技藝與犧牲精神的經典意象,常見于詩詞、戲曲,後世也借指傑出人才或利器。

注意: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記載與傳說,但需注意,該詞的權威文獻考據需結合更多史料,當前釋義主要基于傳統注解與文學演繹。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镆铘

镆铘(mò yī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镆”和“铘”兩個字組成。镆铘的拆分部首是金和钅,分别表示金屬和金字旁。它的筆畫數是15畫,其中镆字有11畫,铘字有4畫。

來源

镆铘是古代刻字工匠在制作銅器時所使用的印章。它既是銅器的光亮,也代表了器物的華麗和精美。由于古代銅器制作技術的複雜和精密,對工匠的要求非常高,因此镆铘也成為了高超技藝的象征。

繁體

在繁體字中,镆铘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說文解字》,古時候的銅器印章上镌刻的镆铘字是用金屬刻制的。镆字象征銅器的質地光亮,镘字則表示器物的精美和華麗。兩個字形狀相似,但字義有所不同。

例句

1. 他的演講充滿了镆铘的辭藻,讓聽衆為之傾倒。

2. 這個古代鏡子鑲嵌着镆铘的花紋,顯示出極高的工藝水平。

組詞

組詞:镆铘之器、雕镆铘镌、銅鐵镆铘

近義詞

近義詞:亮麗、華麗、精美

反義詞

反義詞:簡樸、普通、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